古人用心做事,今人用钱做事?故宫被淹引发”文保“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强台风“杜苏芮”给北京带来暴雨洗礼,平日里始终防洪有方、六百年未曾出现积水的故宫,也在这场暴雨中“失守”,院落多处积水达到脚踝以上。故宫这次罕见的“洗澡”,立即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和“吐槽”。许多网友直指这次积水是故宫在近年来大力推进“科学保护”工程后的“恶果”。

针对此次故宫积水事件,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故宫的排水系统在最近几年有过修缮和改造吗?如果有,新排水系统存在设计问题还是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今年积水究竟是排水系统自身出了问题,还是受城市管网阻塞的影响?第二,故宫“六百年未曾积水”的说法是否可靠?需要查证历史档案,而不能轻信传闻。第三,仅凭这次时间不长的小规模积水,就断言故宫“科学保护”失败,是不是有点言之过早和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近年来故宫的“科学保护”工程确实引发过不小争议。2021年7月,北京也遭遇洪涝灾害,但故宫的“乾隆吐水”却异常壮观,并未出现积水。我们不能忽视故宫面积巨大而现有管理和维护人员有限的实际困难。但是,故宫积水还是反映出一些值得警醒的问题。

过去几年,不少典型案例表明,对历史文物的过度“科学保护”,不仅未能达到保护文物原状的目的,反而可能因为参差不齐的施工质量和监管漏洞,对文物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如沧州铁狮子在“文保”名义下整修后,反而站立不稳,需要重新打铁柱固定;武当山金殿在安装了“避雷针”后,历史上的金光灿灿反而完全失色。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文物保护已成为一个利益链条,许多科学保护工程可能隐藏商业开发的目的,参与方更多考虑金钱利益而非文物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更明显的例子。某历史建筑物原本门窗颜色鲜亮,经过所谓保护,门窗颜色变暗。问其原因,工作人员称是更换了符合历史的传统油漆,但传统油漆刚刷上时也是鲜亮的。可以看出,很可能是使用质量低劣的油漆材料,仅为赚取保护经费。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甚至直接涂上市售的乳胶漆。这种监管漏洞和参差不齐的保护质量令人堪忧。

针对文物保护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在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如何能避免简单粗暴甚至商业化的保护方式和手段,而更多尊重和学习古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智慧和精神?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人“用心”的态度中汲取经验教训,而不应仅凭现代科技和资本意志。同时,文物保护工作者也应检点责任与良心,不应将文物当作牟利的商品,而要心系国粹,用情用心呵护国宝。

这次故宫的洗澡虽小,却可以引发我们对当前文物保护中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与应用科技之间找到平衡,也需要监管部门真正发挥作用,切实维护文物的本来面目。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些历史见证者风雨历程后仍绽放光彩,让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