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遭到侵略,有血性的人要自强!”这是著名抗日影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亮剑》歌曲中的一行歌词讲述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战士们英勇抗敌的传奇故事。

但1937年左右,南京就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都是出身卑微的孤儿。

在十几岁的时候,在应该被保护的时候毅然走上了战场。他们当中既有英勇热血的男性,也有当代“花木兰”的巾帼英雄。

没有政党,没有组织,没有战术思想,没有作战急需的武器弹药。然而,就是在如此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歼灭了近200名日伪军,而全部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

那么,他们是如何勇敢奔赴前线抗击日寇的呢?如何运用你的智慧来对付凶猛的敌人?他们最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参加抗日武装的儿童)

让我们走进《金陵孤儿义勇军》的故事。

金陵“安乐窝”——充满希望的孩子

民国初年,全国军阀割据,局势混乱,人民水深火热。而金陵(南京)和平门东北三里处,有一个地方,名叫小红山。

这里虽然距离城市不远,却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宛如世外桃源,乱世中的宝藏,山上还有一座古刹,名叫嘉善寺。

(注:今天的南京小红山)

据史料记载,该寺应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佛阁、观音阁内,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

但民国初年,这里人烟稀少,也没有僧人在这里吃素、祈祷。平时无人打理,逐渐破败不堪。

有一天,一位老尼姑带着两个徒弟来到这里定居。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来之前的经历,于是就有了金陵孤儿义勇军的故事。

时值乱世,许多人流离失所。大人或许还能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生计,但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处境就更加悲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僧人慈悲。老尼姑和她的两个徒弟开始收养全国各地的孤儿,并在寺庙里照顾他们。这些孤儿中,甚至有1911年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的后裔。这些孩子们称呼老尼姑为“师太”,称呼她的两个徒弟为“师姑”。

对于这些孤儿来说,没有父母、没有亲人,他们在乱世生存并不容易。他们能见到这三位尼姑,并不容易。感受缺失的家庭温暖。

除了生活有保障外,他们还在寺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会了劳动。几十个人一起去种菜、种粮食。

(注:抗日军中的孩子们)

闲暇之余,组织他们读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俗话说,人穷志存高远。虽然现在的情况一片黑暗,但是这座小寺庙却充满了希望。

很快

。他们的善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慈善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筹集资金,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先进的孤儿院,取名为“安巢”。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宋庆龄。

另一个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改变和机会。这个人就是陶行知,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民主斗士、爱国者。

当他得知嘉善寺有这样一群孩子后,他经常到这里来,还会带一些他创办的孝庄师范学校的学生来和这里的孩子们交往。

(注:今日南京晓庄学院)

在教育方面,陶行知先生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仅亲自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关系邀请了社会上的知名专家学者。

虽然嘉善寺的孩子们没有机会进入真正的校园,但他们仍然在这里感受到了作为孩子和学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更多进步的思想。

当时,意识到民族危亡,应该勇敢走上救国救民之路的有识之士不多,但幸运的是,这些孩子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陶行知先生)

在他们的指导下,孩子们接受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虽然孤儿院位于佛寺内,曾经是佛教圣地,但孩子们到来后,周围的墙壁上已经不再有佛教故事了。并且有新的内容。

屈原投江的一幕,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屈原为国捐躯的决心;学会了令人敬畏的力量和自由。

虽然孤儿院的生活依然安逸稳定,但孩子们并没有被眼前的简单所蒙蔽。通过书籍和老师的讲述,他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处于动荡之中。

(注:文天祥雕像)

他们暂时的平静也在这一天被打破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慰安所”里的孩子们也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二.勇敢与智慧——与日军的艰苦战斗

其实,早在1931年,“9月18日事变”之后,日军就已经开始侵犯中国东北权益,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已经了解了东北志愿军的事迹通过老师的讲述。

虽然他们向往,但毕竟距离遥远,而且他们还年轻,所以没有机会直接抵抗日本侵略者。

但时间来到了1937年,日军更加嚣张,侵略中国各地,战火不断蔓延到江南各地。

(注:卢沟桥事件)

以班长钟华为首的几个大孩子都坐不住了。他们拍着桌子,愤怒不已,决定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高喊着抗日口号,“金陵孤儿义勇军”正式成立。现场报名的有20多人,在随后的战斗中,队伍壮大到了60多人。

阵法建立没多久,他们就发现三个年纪较大的女孩子不见了。经过多方询问,得知他们跟随通讯部队参加淞沪会战。

小团体的力量弱,大团体的力量就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志愿军子弟们并没有因为热情而冲动。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了不同的部队。

(注:学生自发抗日运动)

南京保卫战开始后,她们有的去了保安部队,有的去了地方服务队,还有很多女孩加入了红十字会。虽然不是全部都在第一线,但他们都诠释了什么是修炼。

幸存的孩子们后来回忆起当时带头的同伴,石清、曲歌等人参加了中华门战役,郑兴参加了光华门战役,班长钟华参加了地方治安工作。

在另一次战斗中,钟华和战友雷跃被日军追击。由于雷月受了重伤,他们走得很慢,眼看就要落入敌人手中。

当敌人开始用机枪扫射时,雷跃知道自己已经完蛋了,于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压住了钟华,把他护得严严实实,使他躲过了日军的搜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参加过抗战的孩子们)

晚上,钟华见周围没人,就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孤儿院。钟华还是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

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和雷跃一样,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倒下了。几个女孩在红十字护理会照顾伤员时,因没有及时撤退而被敌人杀害。十几岁的年纪。

留守南京的战士虽然英勇作战,不畏艰险,但装备的落后和人员的短缺无法弥补。不久,南京沦陷。

回到孤儿院的孩子们意识到了危急的情况。随着南京的沦陷,他们再也无法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这一次,他们决定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对付敌人。

首先,他们来到平日里经常交谊的和平门清真寺小学,找到了留下的油印机,印了一些抗日标语和传单,张贴、散发。

因为是孩子,所以目标很小,速度很快,对城市里的路、地方都很熟悉。因此,日军虽然看到抗日宣传的势头越来越大,但却束手无策,无法逮捕那些散发传单的人。孩子们。

紧接着,孩子们开始“搬运”日军的战略物资,焚烧、处置日军的许多摩托车、汽车和汽油,甚至烧毁了他们的车库和粮仓。

日军虽然恼火,但还是抓不到那些来如影随风去的孩子们,只能让他们暗中“破坏”。

电视剧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小兵张嘎》:“县恶魔总部,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金陵义勇军的孩子们简直就是现实中的原型。

日军在北固山脚下有一座大型军用仓库,保护得很好,周围还有电网。然而,志愿军中一位名叫金沙子的战士却弄清楚了潜入和逃跑的路线。

日军修建仓库时,强行招募了很多当地华人作为劳工,金沙子也在其中。他一边工作一边做调查。

铁丝网下,他竟然发现了一条从金陵城通往仓库的古墓通道,现在孩子们有了一条秘密通道。

晚上,他们通过暗道潜入仓库,然后打开天窗,通过暗道将里面的各种枪支、弹药、弹药、武器运到孤儿院,天亮前撤离。

这样,孤儿志愿者们就有了武器。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通过逃避和绕道的方式来对付敌人。经过自我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武器的使用方法。

于是他们潜入城中,攻击单一的敌人,惩罚那些为鬼子效力的叛徒。日军虽然愤怒,却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

原来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上次寻找古墓通道的经验了。这次他们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古堡,里面还有一条秘密通道从城外通往城内。

白天,他们在前面堆起砖块作为遮盖物。晚上,他们经过此地,涌入城中,实施他们的计划。

正是因为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的努力,日本侵略者虽然用残酷先进的武器占领了许多城市,但仍然无法真正奴役中国人民。

金陵孤儿义勇军只是一群学龄儿童。没有组织、没有军队支持他们,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在华夏大地的很多角落,都有着和他们一样坚定的孩子,有史诗般的故事正在上演。

3.青春的力量——儿童学生抗日运动

如上所述,日军侵华战争从9月18日开始,东北的孩子们首先受到影响。他们也是第一批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学生。

1931年9月,“东北人民抗日救亡会”在北平成立,成员大部分是从东北流亡而来的学生。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活力,通过文化和政治宣传,传播抗日救亡的思想,在中国北方营造了浓厚的抗日氛围,为今后的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举国。

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持在东北作战的抗日义勇军,因为日军加大了扫荡和搜寻物资的力度,而国民党蒋介石当局从来没有坚定的抗日政策。

因此,在东北作战的部队食物和药品紧缺,于是学生们就从全国各地筹集资金和物资,然后想方设法运送给东北的志愿军。

此外,这些学生也成为向政府请愿抗日的主力军。上访活动主要在北平、南京两地,上访对象是居住在张学良的蒋介石和南京的国民政府。

学生们在车厢里呐喊,向沿途群众传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获得了很多支持。

虽然结局十分遗憾,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权仍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们的请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无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抵抗的决心日本,救国。

同样,几年后的陕甘宁边区,也出现了一群有组织的孩子。这次他们的力量更加强大,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重视群众工作的中国共产党。

党中央指出对子女教育要采取不同方式,主张“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但同时也做到了不放弃日常文化教育。

广泛组织儿童,成立“儿童军团”,边学习边训练,开展了丰富的抗日救亡活动。

孩子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前线的八路军战士收集和传递信息,也参与了破坏敌人通讯线路的活动,还帮助抢救伤员并进行护理工作。

在敌后战场上,他们勇敢地承担起站岗、看守、检查的任务。他们还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如果有胜利报告,他们就会挨家挨户地鼓舞士气。

平日里,他们也会帮助农民干活。无论是耕田、打水、劈柴,他们都必须这样做。他们将在节日期间担任军队代表,为贫困家庭送去慰问。

文化宣传和娱乐活动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党的传统历来是严肃、活泼的。抗日斗争虽然艰苦,但军民的精神世界依然充实。

少儿团会组织一些兴趣小组,也会开展文化扫盲活动,甚至在节日期间举办文化晚会,让大家养成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0年,儿童团还光荣地参加了边疆地区数万人的阅兵。仪式上,周恩来、王稼祥等党的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孩子们是友善的,贴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金陵孤儿院的陶行知先生曾说:“年轻人在农村推广,有时会遇到困难。孩子们的工作是要到处都被接受的。欢迎,进展顺利。有些事情,大人和年轻人都不能接受。”做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可以做,有些事,大人、青少年不能说,但小孩子说不完也不能怪他们。”

祖国被侵略、祖国被践踏是痛苦的,但正是这些年轻的力量,赋予了这个民族更多的活力和精神,让人们在黑暗中奋进,走向光明。

金陵孤儿精神——民族意识的觉醒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金陵奋战的孩子们身上。由于长期的活动,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日方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孩子。

直到金陵义勇军在郊外炸毁了一列军车,炸死了不少日军。这一次,日军再也无法承受如此长期的损失。

他们关闭了和平门,只打开玄武门可以通过。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玄武门四面环水,很难打仗。

于是渐渐地,战斗中的消耗不断增加,有的成员不幸被捕,在日本监狱里遭受非人的折磨。

但那些熟悉岳飞和文天祥故事的人却从未想过屈服。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日军都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但几十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减少人员的同时,需要招募新成员,而这个问题就出在新招募的成员身上。

由于组织发展过程中招募的一些新成员并不是孤儿院出来的,所以组织对他们的信息不是很清晰和全面,审查也不是很严格。

这让敌方探子找到了可乘之机。最终,在一次行动中,金陵孤儿义勇军的情报和行动路线被泄露,他们在小红山上被日军包围。

已是穷途末路,但他们并没有投降的意思。所有成员退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取出了提前存放在这里的炸药,引爆后,所有成员为国捐躯。

从1937年到193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活跃在南京周边地区的孤儿义勇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终结。他们去世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

勇敢的孩子们在慷慨的挽歌中离世,但他们留下的精神永远不会随着身体消散。

日军的铁蹄踏入南京后,这些孩子们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陶行知等先生们年轻时播下的爱国种子,在这一刻生根发芽。

他们亲自诠释了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牺牲童年,牺牲青春,投身救国之路。

他们没有加入任何政党和组织,没有得到任何外界的支持和帮助,牺牲后也很难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从未犹豫过。

他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学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他们延续了中华民族的生命。

俗话说,强者不能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最美的英雄赞歌。他们爆发出的力量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

而他们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觉醒者。从少数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时的精英阶级革命,到此时全民族的觉醒,中华儿女经历了许多屈辱和斗争。

从愚昧到救赎,从外到内,从浅到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由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一种使命感,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从北到南,还是从老到少,都自觉地投入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民族解放。

地主阶级腐朽,资产阶级衰弱,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无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唤醒了沉沦的中华儿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共同仇敌,是民族觉醒的壮丽史诗,也是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的关键。

战乱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今天我们仍然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强大,成为世界之林!

结语

古刹好在沟壑,来了真是禅意。松声夜流,草色积春烟。金陵孤儿义勇军的故事开始于一座幽静的古刹,他们在那里度过了快乐舒适的时光,也是他们精神的诞生地和归宿。

国破山河,城满春草。感时花溅泪,鸟恨别离。当残暴的敌人蹂躏家园时,他们勇敢无畏,永不放弃,用平凡的身体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为保卫家园而战。

强者之名,不许有私心。舍生去国,视死为家!引爆意味着自己生命终结的炸药需要无穷的勇气,但就像他们小时候读到的人物一样,就像老师讲的英雄故事一样,就像他们每一次在心里许下的承诺一样。那晚,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

金陵孤儿与义勇军的故事结束了吗?不,为国而死并不是他们的结局,他们肉体的终结也不会摧毁他们的精神。

看着今天的孩子们在家庭中享受着关爱,在课堂上学习丰富的知识,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快乐地奔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的金陵城外小红山上,一张张稚气的脸都在对我们微笑,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应该拥有的生活,今天继续写下去……

参考资料:

金陵孤儿义勇军石桥南京市1997-06-15

9月18事变后东北流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与作用研究金恒伟

辽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25

陕甘宁边区抗日儿童团的组织与实践黄亚男洪光教2017-12-20

从抗战视角解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四个维度贾瑛

邢台学院学报2022-06-13

猩红小红山:金陵孤儿抗战纪实蔡胡印2015

编辑:石涵

主编: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