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16任皇帝,1620年至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他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长子,母亲是选侍王氏。天启皇帝在位期间,因为重用太监魏忠贤,导致阉党专权,迫害东林党人,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案,被后人视为昏庸无能的荒唐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天启皇帝真的是一个木匠、傻子吗?他真的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吗?他真的没有对抗满清入侵的决心吗?事实上,天启皇帝并不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智慧、没有胆识的人。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够诵读经书,写得一手好字。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他之所以重用魏忠贤,是因为他想借助太监的力量来制衡文官集团的干扰和威胁。当时的文官集团已经变得腐败、贪婪、顽固、自私,不顾国家大局,只知道争权夺利,攻讦弹劾。天启皇帝对文官集团非常不满,但是他又不敢直接动手清理朝中奸佞。他只能暗中支持魏忠贤和阉党来打击东林党人。他也不是完全听从魏忠贤的意见,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例如,在辽东战事上,天启皇帝曾经任用过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忠勇之士来抵御后金的进攻。他也曾经质疑过袁崇焕的平辽方略,并警告他要踏踏实实做事。在临终前,天启皇帝还召见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后来的崇祯皇帝),把魏忠贤托付给了他,并告诫他要恪谨忠贞,委任忠贤。可惜崇祯皇帝没有听从哥哥的遗言,反而清算了魏忠贤和阉党,导致了后来的政治的动荡和混乱。
天启皇帝并不是一个只会玩乐、不理政事的皇帝。他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喜欢做木工、打猎、看戏、练武等。这些并不妨碍他关心国家大事,只是他的方式和方法不被后人所理解和认可。天启皇帝也不是一个没有抵抗精神的皇帝。
他曾经下令修缮北京城墙,增设火器,加强防御。他也曾经想过迁都南京,以避免后金的威胁。但是他的这些举措都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反对和阻挠,甚至被污蔑为惧怕敌人,背离祖宗。天启皇帝是一个有才能、有志向、有情感的皇帝,但是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危机的时代,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外敌和一个腐败的内部,他没有足够的权力和支持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只能在黑暗中挣扎和求生。
天启皇帝死于1627年,年仅23岁。他被后人谥为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他被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天启皇帝是明朝被黑的最惨的皇帝吗?或许是,或许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