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高德将上线国际图服务:基于北斗系统,覆盖全球 200+ 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新华社就“一带一路全球行”活动举行启动仪式,高德地图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受邀出席,并在现场正式宣布即将上线国际图服务,为本次“一带一路全球行”提供地图导航服务支持。

多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高德地图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本,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实体交通产业的融合升级,并坚持以开放聚合模式,与产业各方合作伙伴共建“一张地图”,通过为用户打造一体化出行服务,助力国家的交通强国建设。

例如,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尖科技,高德地图助力北斗在民用出行领域的普惠,人人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感知到“天上北斗”的卓越和自豪;结合中国产业环境和用户出行习惯,高德地图聚合了出行相关的全域企业和全品类服务,打造了更懂中国用户的“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

据悉,高德国际图服务将于今年9月2日起上线,用户更新高德地图APP至最新版后即可体验。国际图服务将使用高德最新的技术,基于北斗系统遍布全球的定位能力,在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及时的LBS服务,以数字化能力为中国实体产业出海提供助力。

来源:高德地图

NO.2

北斗等新技术加持!新版“云监工”湖北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下旬,湖北省重大项目“云监控、云调度”平台进入试运行,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出效益,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重大项目“云监控、云调度”平台,由中国电信湖北公司自主研发,集成天翼云、5G、AI、大数据、北斗等创新科技,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一体化平台,充分展现了中国电信“云网数智安”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能力,具有重大项目一屏统览、云监控系统、云调度系统、施工活跃度监测、智慧运维系统五大功能。

重大项目一屏统览。大屏整合相关数据,一屏统览全省近年来投资成效曲线、亿元重大项目、全省重大项目分布,并实时更新。云监控系统。截至目前,平台对湖北省分布在17个市州的重大项目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云调度系统。截至目前,平台对重大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辅助判断,将项目进度划分为正常、滞后、严重滞后,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分类督办。

施工活跃度监测。定制化AI对项目现场施工活跃度进行研判,可联动云调度系统实现对滞后项目负责人的远程调度会,督促施工进度。

智慧运维系统。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智能传感等技术,通过后台远程对重大项目保障点进行日常和应急运维管理。

针对重大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取电用网保障困难的特点,“云监控、云调度”平台在国内首次对远端工程建设进行创新,定制使用可移动组合式“智慧杆”的监控立杆模式建设,智慧杆的监控立杆、配重底座、智能监控模块均可现场组装拼接,具有建设快、成本省、用途广、便拆装、可感知等特点;同时监控点建设采用5G/4G物联网卡和太阳能供电储能的组合方式,解决了用网和取电问题。

来源:中国电信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NO.3

我国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式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银河航天灵犀03星柔性太阳翼展开状

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灵犀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银河航天灵犀03星由银河航天公司自主研制,卫星配置了数十吉比特每秒容量的毫米波多波束数字载荷,用于验证下一代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以及超大能源、主动热控、工业一体化成型结构、多星堆叠压紧释放等技术,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对多星堆叠发射技术进行验证,将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这颗卫星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柔性的翅膀”非常薄,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它可以像古代的“奏折”一样折叠,装在火箭里时,为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在轨工作时,“翅膀”拉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这种“柔性翅膀”具有包络小、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更易于收纳,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太阳能,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这颗卫星的主要功能为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配备的“数字载荷”可以通俗理解为卫星安装了智能“大脑”,可以使卫星灵活调配自身的通信资源,根据业务需求,自动进行运算并进行波束的调配。

据了解,银河航天以灵犀03星技术创新为牵引,在与传统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具有先进工业制造能力的地面工业产业配套民营企业,通过联合设计开发等协作模式,引入了多家之前从未有航天配套经历的供应商,充分发挥我国成熟工业体系优势,加速构建面向低成本、批量生产的新型开放式航天产业生态。

银河航天首席技术官朱正贤表示,后续公司将加速可堆叠平板卫星的批量研制,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数字处理载荷等核心技术攻关,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

来源:银河航天

NO.4

昆仑北斗、华为、鼎桥通信、神州信息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2日,昆仑北斗、华为、鼎桥通信、神州信息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方携手共同打造基于北斗精准时空技术的油气行业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智能终端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在油气行业广泛应用。四方将联合成立油气智能终端服务中心,开展全系列的行业定制终端合作,强化产业合作,携手创新,助力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此外,昆仑北斗、华为、神州信息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昆仑北斗领先的北斗精准时空技术与服务,依托华为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国产化技术,借助神州信息全国广泛的行业数字化建设服务资源,共同在全国范围展开昆仑北斗精准时空技术应用与服务。

来源:神州信息

NO.5

香港首个卫星制造中心ASPACE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香港卫星制造中心的卫星发射控制大厅的演示。侯宇 摄

7月25日,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ASPACE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在将军澳科学园开幕。该中心是香港首家卫星制造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之一,中心开幕是香港的航天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介绍,香港航天科技集团的卫星研发、制造、测试、测运控、金紫荆星链及数据应用等业务板块今后将陆续投入运营,ASPACE将为全球客户提供卫星载荷设计、制造、测试和验证、卫星发射、运行控制、卫星数据应用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服务全球商业航天需求。图为香港卫星制造中心的卫星发射控制大厅的演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

NO.6

吴一戎院士: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院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院长吴一戎26日透露,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牵头研究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正式发布。吴一戎院士在会上致辞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能够在全球碳盘点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维护中国开展碳核查意义重大。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支持能力,发展中国自主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能力也刻不容缓。

吴一戎表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国产卫星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人为源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的监测能力,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介绍,大气温室气体持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而实现“双碳”目标,精准的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和碳吸收(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等)的贡献是其先决条件。其中,卫星遥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最新发布的《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在证实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也取得系列新的发现,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孙自法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 供图

NO.7

广西大力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测绘基准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4日,记者从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获悉,该中心按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部署,全力建设广西现代测绘基准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八桂民生,为全区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统一、便捷的现代测绘基准服务,受到用户高度称赞。

据介绍,平台主要由运维管理系统和用户服务系统组成。运维管理系统对全区基准站实行线上远程智能化运维和管理,通过远程监测基准站设备状态和视频监控站点周边环境,对全区209座基准站进行远程监测和管理,快速排查站点故障,确保不低于95%的站点上线率;用户服务系统为全区用户提供覆盖广西全域、周边省份部分地区的“5星16频”厘米级导航定位服务,以及控制网解算服务、85高程转换服务、坐标转换、简易平差、控制点展绘等多项服务。

统计显示,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开通高精度定位账号近5000个,响应用户实时厘米级定位服务请求超1亿次,提供精准坐标计算超1.1万次;累计为用户提供控制点解算共计7996个点,85高程转换共计4.69万个点,2000坐标基准服务覆盖广西10个设区市。先后为平陆运河工程、西江航运航道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农村土地确权和统一航摄项目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快捷、稳定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和测绘基准服务。

此外,平台还为梧州市“北斗+广播”地灾监测示范点提供高精度边坡监测服务,地灾点实现了“高精度、低成本、覆盖广、信号强”监测,为地灾隐患点“人防+技防”提供了示范,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肯定。

来源:金台资讯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陈香萍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