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5年4月5日,台湾地区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正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这一消息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是台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去世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出,台湾媒体纷纷将此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报道中,人们可以看到宋美龄和蒋经国肃穆的面容,表达着对蒋介石逝世的悲痛和缅怀之情。

不过台湾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说蒋介石在病逝的时候出现了天象异常的情况,尤其是在那天还是雷鸣交加的天气,加之在抢救过程中家中的窗帘也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真实性和意义提出了疑问和议论。有人质疑这种报道是否真实,认为这只是台湾政府出于特定政治目的而故意渲染。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的迷信,缺乏科学依据。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且往下看。

蒋介石的“死亡疑云”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蒋介石因病去世,这本应就属于是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由于蒋介石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地位,人们对他的生平和去世都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作为曾经的地区独裁统治者,蒋介石的死亡便笼罩在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蒋介石死亡时所谓的真相到底是否真实,人们也都是一直在追寻过程中,对他的死因和去世过程同样存在着许多的猜测。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在1969年之前,蒋介石的身体状况还算良好,虽然年岁已经不小了但还是很少生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当时的他全身都受到了严重的撞击,甚至假牙都直接被撞飞了。更为严重的是这次撞击,让他的胸部还有下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当然这也成为后来身体恶化的致命因素。

在此之前蒋介石的身体很是硬朗,作为一个而墓之年的老人来说,能吃能喝还能好好运动已经算得上“前排”了。只是这次车祸对蒋介石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加速了他身体状况的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他当时身边的一些警卫说,蒋介石的身体抵抗性每况愈下,甚至一吹风就会感冒,之前对政治要务的处理工作几乎是废寝忘食的蒋介石彼时的精神状态却很一般。

他自己曾经表示自从遭遇车祸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这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在1975年初,蒋介石还患上了肺炎,随后又出了心脏病的症状,身体状况可谓是直线下降。彼时已经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清明节同样是悼念逝者的日子。于是在民间,就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认为,对于身体虚弱或病重的人来说,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能会在这一天离开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料真的在清明节这天,蒋介石的身体又出现了不适,彼时他的贴身医生急忙过来查看,这一情况也引来了儿子蒋经国的关注。来到病床前探望自己的父亲,蒋经国看到状况有所好转之后,便准备离开了。

在离开的时候蒋介石还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微弱气息嘱托儿子好好保重身体,没想到这一嘱托竟成为了蒋介石在世上的最后一句嘱托,蒋经国自己估计也没想到父亲还是熬不过清明这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晚上的时候,蒋经国突然被叫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彼时的蒋介石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虽然经过医生的抢救,随后没过多长时间蒋介石还是停止了心跳,彻底地辞世了。

于是当晚11时50分,蒋经国宣布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经医生确认,他的父亲蒋介石因病医治无效,已于当晚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媒体报道“蒋介石逝世”的消息

作为台湾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蒋介石的去世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然台湾当局对他的逝世也进行了“隆重哀悼”

比如说当地的主流报纸在蒋介石逝世之后,普遍都采用了黑白色的版面,并且开始向外宣传关于蒋介石生前与死亡的消息,大幅度增加了与蒋介石有关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连蒋介石的葬礼流程,台湾媒体也悉数详尽地展现出来。因为国民党政府为这一“昔日首领”举行了国葬仪式,为了致敬蒋介石,他们采取了最高规格的仪式进行安葬。

对于国民党的政府官员还有国民军队人员都要佩戴一个月的丧章,在民间的政策则是各种娱乐场所像是电视节目还有电影院都要停业一个月,以表达都蒋介石的缅怀和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媒体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塑造出蒋介石逝世后的“完美人设”的,进而有利于巩固国民党在台的地位。

甚至台湾媒体还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被抢救的过程:清明节的当晚,就当医生准备为其进行电击治疗的时候,突然窗外开始电闪雷鸣,并且一阵阵大风开始刮起来,这时房间内本来好好的窗帘也突然掉了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象异转”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报道似乎是在“神化”蒋介石,显得蒋介石不仅在生前与众不同,就算在去世的时候也是以一位不平凡的“伟人”而出现的。

甚至之后蒋经国的日记得到曝光,在日记中蒋经国记录父亲去世的那一晚是“风云异色,天地同哀”,也就是说连天上地下的生灵万物都会为蒋介石的逝世而感到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其实只是一种差强人意的附会而已,虽然蒋介石作为台湾地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逝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但我们也应该对台湾地区彼时的宣传进行反思,即不应过度神化某个人物。

按照科学道理来看的话,彼时四月份的台湾岛上正值降水高峰期的时段,尤其小岛周边气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有电闪雷鸣的时候。而窗帘突然掉落那可能就是刮风的时候将其吹下来,与“天地同哀”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在面对没有事实佐证的报道时,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并深入调查其真实性,而不是盲目接受其暗示的莫名异象。

结语:

由此来看,台湾媒体以及蒋氏后人把蒋介石的逝世与天象联系起来的事情,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为了“神化”蒋介石,展现出国民党领导人的“风姿”,也为之后蒋氏家族继续统治台湾留下一个“神话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被某个个体或者因其政治目的而篡改或扭曲,往往这种传说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可言说的政治目的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对每个历史人物及事件都要继续进行理性判断,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也应将其放到整个历史进程还有人民群众当中,一般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人民会给予最公正的评价,人民也会最终决定历史的走向,所以要以“客观、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