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律离开大正,放弃执业律师为了赵的官司;

晏警官抛砖引玉式的诱供;

老板成功幼稚的反复无常;

我们不禁要问,编剧们怎么了?怎么就不会写剧本了呢?

这不就是硬写吗?没有逻辑可言,人物的走向完全取决于编剧想怎么写,合不合逻辑倒成了次要的事情。

本篇文章隐者就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了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美化富人

影视作品能够打动人心,主要靠观众的共鸣。而多数观众都是哪个阶层,这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好莱坞电影,大火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也是偏向对普通人(相对强权)的塑造来引发共鸣。

韩国电影最近几年大火,无一例外,都是在骂大财阀,讽刺低效工作那群人的,对底层都报以同情,《寄生虫》里,穷苦的一家,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成了下里巴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反而是我们自己,最近几部火爆的作品,从《消失的她》再到《不完美受害人》,看似客观的角度下,无一例外,都在或多或少的美化富人。

李木子被写成了纯小白,成功也被塑造成了幼稚的情种,反而是来自底层的何非、赵寻,不仅不值得同情,还看着那么的可恨。

这种拍摄手法,很难得到观众的共鸣,因为你怎么写、怎么编,也走不进观众的心里。

林阚律师,晏明警官,你在现实中能找到?

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这些都不交代,情节如何能吸引人?

堆砌起童话一样的故事,这是对观众的降智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拿不起,放不下,碰不得

隐者记得前些年大火的美剧《绝命毒师》,剧情对二位男主人公的背景都做了交代,一个是兢兢业业工作,得了重病却没有积蓄给自己的家人;一个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碌碌无为。

连腐朽的西方都能坦陈直面的问题,我们却在回避,比如赵寻,既当又立的背后,有哪些因素使她成为如此扭曲的人?与贫富间巨大的差异有没有关系?

而成功,绝不会是电视剧中看上去的那样只是个情种,这综合能力简直是对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侮辱。

但这些,剧情都回避了,富人阶层,成了拿不起、放不下、碰不得的一个群体,这些改变让隐者想到了《白毛女》,如果让现在的编剧写,会不会变成这样的情节:

佃户杨白劳吃喝嫖赌,欠下了乐善好施、世代仁慈的地主黄世仁一大笔债务;地主黄世仁到杨白劳家送米送面送温暖时,见到了在杨白劳家吃苦受罪的喜儿,喜儿贪图黄世仁家的财富,用尽心机嫁给了黄世仁,实现了阶级跨越;喜儿嫁过去后,不仅不思感恩,反而妄图独霸黄家财富,害死了黄世仁及其一众儿女;黄世仁的忠诚的、善良的管家穆仁智,为了为主报仇,卧薪尝胆,精心布局,最终联合一众旧仆,打倒了喜儿,夺回黄家财产。

穷人难道都是既当又立的赵寻?或者是无可救药的赌徒何非?

富人难道都是爱情至上的李木子?或者是花88万送你礼物结果你随意的多情老板成功?

杀人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