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每年春晚的最后,都要听李谷一老师来上这么一段,这首歌陪伴我们度过了很多欢乐祥和的新春时刻。

只是每当提起她的名字,大家不能只记得她的《难忘今宵》,其实她还是一位著名的戏剧歌唱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一辈的人都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当年,李谷一的歌声就像是一道清风,吹拂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吹拂在雪域边陲,就像是一条清泉,沁人心脾,让人大开眼界。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人对文革年代的文化进行抨击,革命样板戏也不能免受其害,对此,李谷一老师接受采访称:批评样板戏的人,哪个懂戏曲?我知道它的好!别指桑骂槐,别有用心。

一、李谷一,样板戏,深深的缘分

虽然李谷一并没有直接出演过样板戏的角色,但她在音乐方面与样板戏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花鼓戏剧团在“文革”期间,将《沙家浜》移植到全国各地演出。

尽管很多人建议李谷一出演其中的阿庆嫂一角,但她因为外形原因而拒绝了。

但是她非常喜欢阿庆嫂的唱段,并在1975年受邀上海乐团一同出访时,把花鼓戏《沙家浜》中的精彩唱段《远走高飞难找寻》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唱到了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谷一也演唱过样板戏《红灯记》中的唱段《打不下豺狼决不下战场》。

她回忆过,当初她就唱过“李铁梅”、“小常宝”这两个角色的唱段,并且当时也是经过挑选的,面试官是殷承宗和李德伦。

因此李谷一老师在演唱自己的歌曲时,也会融入样板戏的演唱方式。

她特别喜爱样板戏中的经典唱段,在唱这些唱段的时候,她会对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进行研究,把自己代入进去,把人物的情绪和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谷一老师在唱歌的时候尤其注意把自己的感情倾注进去。她擅长以自己的嗓音、感情感染观众,让观众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革命精神与感情。

她的歌声极富艺术魅力,能激起观众的爱国激情与革命情怀。

李谷一老师努力将样板戏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演唱方式。

她在演唱样板戏时,保留了样板戏的韵味和特色,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技巧,使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样板戏这么好,里面都讲了啥

在60年代,中国的京剧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面禁止演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故事,所以《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等八大样板戏相继问世。

这几个剧目,在舞台上,历经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经常演出。

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堪称奇特,甚至放眼全球戏曲文化,也是非常独一无二的创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了解李谷一老师为什么力挺样板戏之前,我们当然要了解一下八大样板戏说了啥,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智取威虎山》是一个关于解放军依靠聪明机智在东北剿匪的故事。1946年,东北牡丹江一带被山匪搅得不得安宁。

解放军里有一位叫杨子荣的,他特别熟悉土匪的生活,于是他假扮土匪,获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威虎山内部,背地里和解放军里应外合,成功智取威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介绍一下《海港》里面表达了伸张正义的精神品质

我们有一批水稻种子要运到外国的轮船上,这个任务交给了年轻的装卸工韩小强,但是他不把干活当一回事,一直“摸鱼”。

这个时候,潜伏在暗处的间谍钱守维进行破坏,试图给麦子造假调包,让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受到损害。

最后,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发动群众调查,查清了这场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灯记》有点悲伤又令人激动。介绍了一位共产党员,叫做李玉和,他表面上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员工,但实际上,他一直负责在铁路上传递密码。

但是还是被叛徒背叛了,不幸被杀。于是他的女儿李铁梅,继承了父亲的任务,把密码传送给山上的游击队,最终成功地消灭了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家浜》和交响乐版本都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说抗日期间我们的新四军和日本人殊死搏斗的事情。

有一个叫刘飞的英雄,他在战斗中英勇击退敌人,但是身负重伤,还是坚持带领伤员,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还有《奇袭白虎团》,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英雄杨育才的带领下,志愿者化妆成敌人的军队,让敌人放松警惕,最后拿下了敌人白虎团团长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以芭蕾舞剧,展现了当时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一群普通妇女在海南岛上组成红色娘子军,她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从一群妇女变成真正的战士!

《白毛女》会让看的人都特别痛心。在解放前的华北农村,小姑娘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她只能逃进深山,变成了“白毛女”。幸好在党的领导下,喜儿最终获得了新生,重新获得自由和尊严。

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一种积极的革命热情,爱国热情,先不论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多高,简单了解一下剧情以后都会被里面的精神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揭秘李谷一为啥力挺样板戏

李谷一老师力挺样板戏,主要出于这些重要的原因。

“样板戏”是中国传统京剧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创造出灿烂的独特的戏剧现象。

这是一门复杂而又特殊的艺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因为这些因素的作用,样板戏在历史上一直无法得到公正准确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样板戏是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话题。但也就是这种戏剧现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对我们的创作实践,文艺观念的改变,对京剧的理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们在付出很大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珍贵的艺术品。可以说,这是我国京剧戏曲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成功。

要使京剧走上现代之路,就得在样板戏曾经走过的路上不断前行。

从音乐、唱腔、剧本结构到舞台美术等方面,“样板戏”可以说是近代舞台上对京剧艺术的一次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带有西方化的特点,和传统的京剧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人们仍然把它看作是一种京剧,也就是所谓的“革命的现代京剧”

“革命”这个词,并不只是政治意义上的,它本身就是一种革新与突破。

自“传统戏”与“样板戏”之后的近三十年,我们看到了众多富有创意的艺术现象涌现。

我们见证了新创音调与经典老腔的巧妙融合,山野民歌与流派唱腔的完美结合,京剧艺术家们还尝试将小调原板、民歌原板、民歌四平调、西皮圆舞板、南腔北调、戏歌等多种音乐形式融入唱腔之中,这些大胆的创新丰富了京剧唱腔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样板戏”,人们往往将其视作革命派的代表;然而,深思之下,京剧的哪一流派不是以革命精神为内核,不断破旧立新呢?

当年荀慧生先生从梆子艺术转向京剧的尝试,并未得到外界的认可。媒体与舆论的苛责如潮水般涌来,质疑他满口梆子腔的唱腔与风格。然而,荀先生却不为所动,坚守初心,最终创立了荀派,这一流派至今仍在京剧界中享有极高的普及率。

程砚秋先生在倒仓后遭遇变声困境,无法继续沿袭梅派风格。他勇于突破,将原本的短处逐渐转化为独特的优势。

起初,他的嗓音曾被讥讽为“阴嗓”与“鬼音儿”,但他坚持自我,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信芳先生则以他独特的沙哑嗓音和别具一格的做派,在京剧界独树一帜。

尽管初时北方观众对他的表演风格并不买账,甚至称之为“洒狗血”,但周先生并未因此气馁。他坚持自我,最终创立了麒派,影响了后世无数京剧老生。

这些大师们都是革命派的典范,他们敢于破旧立新,善于扬长避短,将短处转化为长处,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所以啊,京剧要创新就要有十倍的勇气、百倍的信心、宁死不屈的精神,才可能迈出改革的步伐,也才能在当代舞台上重新创造出京剧的美。

传统艺术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京剧的改革,是有争议的,但是没有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样板戏是被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给带偏了,旧的艺术形态必须要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

所以李谷一老师的观点是对的,那些最可笑的人,反对样板戏的人,他们从没有完整仔细地看过样板戏,内容也不明白,跟着后面瞎起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