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两条既和韩国有关,又和韩国无关的饭后趣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条是韩联社中文网发的《2023年7月24日韩国历史上的今天》,韩国人认为他们的历史上的今天都发生了些什么呢?其中排在第一条的是这个: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在萨水,也就是今天的清川江,击败了隋朝大军。韩方将此役称之为“萨水大捷”。

另一条则是由韩国电视台率先报道,后经国内网友整理之后发出来的《韩式麻辣烫和中式麻辣烫到底是什么关系?》。什么关系?按照韩国电视台的说法,所谓的“韩式麻辣烫”,就是“将中国传统的麻辣烫,按照韩国年轻人的口味进行改良。以浓浓的牛骨汤打底,然后佐以特制的麻辣酱,二者相加,就等于Made in Korea麻辣烫,也就是韩式麻辣烫”。

也不知道大家看明白韩国人在报道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所采用的逻辑了没有,反正乍一看的时候我的脑子是有点懵的,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我之所以在一开头就说它们“既和韩国有关,又和韩国无关”,也是这个原因。

你说有关吧,这俩都是由韩国人折腾出来的,而且韩国人还非说他们和高句丽还有麻辣烫有关系;你说无关吧,高句丽和麻辣烫本质上都是发源于咱们中国的,都是我们的东西。韩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就和用清远鸡做的白切鸡跟白羽鸡炸的炸鸡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二者不能说完全没有瓜葛,但你非要把它们混为一谈,说什么“白羽鸡就是白切鸡的种”“炸鸡就是油炸过后的白切鸡”,那你记得千万不要在广东的大街上,当着这边父老乡亲的面说这话,不然我担心你会被人打死。

韩国人喜欢认高句丽为祖宗这算是个非常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几十年前折腾到现在,从我妈那一代人折腾到我这一代人,估计到了我女儿这一代人还得接着折腾下去。

坦白说,我其实可以理解韩国人那种迫切试图在历史上找到一条看起来似乎还算粗壮的大腿,来当他们今天凝聚民族共识的救生筏的心情,毕竟谁都知道,韩国这个国家自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不太正常的。整个国家是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才勉强糊到墙上去的,建国之初的领导班子基本上就是由一帮在日据时期作威作福的韩奸所组成的,最有资格成为韩国开国领导人的金九则因为一群虫豸的算计而半道崩殂。

抗日战争从头到尾就打了个酱油,抗战期间那个形同草台的韩国政府还是靠着重庆提供的保温箱才苟活下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打不过朝鲜,后期又打不过中国,最后连停战协议上面都没有韩国代表的名字。冷战期间的经济腾飞,一半是靠着昔日的精神日本人高木正雄从日本讨回来的方便面,另一边则是靠着美国人吃不完扔到驻韩美军基地外头垃圾桶的午餐肉。

后来好不容易憋出了个“汉江奇迹”,还办了汉城奥运,以为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结果90年代的金融风暴就来了。进入21世纪之后,好不容易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狗绳下喘回了一口气,结果西边儿在历史上当了韩国无数次爹的那个国家,它又双叒叕一次王者归来了,而且这一次回来的它,比以往任何时候看起来都要强大。这都还没回归第一呢,就已经给韩国多年辛苦打下来的那点产业基础给挤兑得鬼哭狼嚎了,要是将来重返巅峰了,你说韩国那副小身板还能扛得住吗?

这样的发展脉络和地缘命格,让韩国仿佛成了他们国民美食部队锅里头的用来压锅的那一茬豆芽菜。它没办法单独成菜,只能丢到哪儿算哪儿。虽然部队锅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了,但豆芽菜在这里头也依然只不过是个配角,水开了它就浮,火关了它就沉。

韩国豆芽菜在美国人午餐肉和日本人方便面之间艰难地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可即便如此,在吃完午餐肉和方便面之后,还是有不少人会留下了一锅的豆芽菜。无他,因为已经吃饱了,没你什么事了。

在剩菜锅里头当剩菜,这话听着就伤人。可这就是如今的韩国不得不面临的残酷现实。长期被这样残酷的现实包裹着,人的心脑功能多多少少是会出现一点问题的。北大国关副教授李扬帆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身份认同: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与中韩关系》的论文,在谈到韩国人国民性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论文中引述了两位韩国学者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办在韩华人内部刊物《北京通讯》的韩国学者慎荣树说:“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这是韩国人面对危机时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面对大国时,以韩国之弱小,一般的抗议是不会引起重视的。”

而在北大历史系读博士的另一位韩国学者李周美则说:“韩国男人是激烈的,韩国女人也一样……为了国家,我相信韩国人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

“为了国家,韩国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话可是韩国人说的。这都已经把范围扩大到“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个程度了,那这里头肯定也包括历史和饮食这两个领域了。既然如此,那么在韩国人的默认语境里头,把高句丽和麻辣烫强行跟他们绑定在一起,不过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高句丽是东北亚历史上一个曾经比较辉煌的、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权。而麻辣烫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四川,而后在东北发扬光大的一种街头小吃。

要是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非要说高句丽和麻辣烫这俩和今天这个韩国有什么关系的话,我能想到的只有以下几点:一、高句丽历史上的版图和今天韩国领土有部分重合;二、韩国的年轻人爱吃麻辣烫;三、韩国的宣传机构试图通过解构这两个带有浓厚中国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的原有含义,蚕食我们对东北的文化主权。

不必避讳,韩国对于我们东北的觊觎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凡是看过几部韩剧或韩国电影的同志和朋友,对此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就是因为被韩国这种下三路的小伎俩给恶心多了,所以我现在在看有关韩国的新闻资讯抑或影视作品时,心里头这根弦都绷得很紧,生怕一个不小心,他们就“噗通”一声跪下来,冲着我们东北的父老乡亲叫爹喊娘的。

我不知道韩国的那些个宣传机构,都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认高句丽这个爹的,但是韩联社发的那条纪念高句丽击败隋军的所谓“萨水大捷”,我怎么看都觉得辣眼睛。我倒不是替杨广心疼,毕竟他在高句丽吃的亏,半个多世纪之后都已经被薛仁贵连本带利给找补回来了。我的这双眼睛,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替韩国人辣的,因为我觉得他们在认高句丽当爹的时候,似乎遗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暂时击败了隋军的这个高句丽是韩国的爹,那后来被薛仁贵灭国的那个高句丽是不是?

暂时击败了隋军的这个高句丽是韩国的爹,那历史上曾经无数次向中原王朝纳贡称臣的那个高句丽是不是?

暂时击败了隋军的这个高句丽是韩国的爹,那把新罗和百济都快压迫到海里去的那个高句丽是不是?

韩国似乎把他们臆想出来的小作文和真正的历史给搞混了,历史从来就不是割裂的,你不可能只挑你喜欢的、对你有利的来编写你的岁月史书,而遇到你不喜欢的、对你不利的你就装聋作哑了。

韩国如果真的要认高句丽当爹,那就得接受这个爹的全部,接受它的过去和现在。历史上的高句丽早就被我们给消化掉了,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了。高句丽是中国过去的一个子集,而中国则是高句丽现在的代表。你们韩国要想认高句丽当爹的话,那就先喊我们中国一声爷爷再说吧。

高句丽如此,麻辣烫也一样。把杨国福的汤底和张亮的调料混合在一起算什么创新?把中国东北各大品牌的麻辣烫的特色挨个抄一遍,然后再贴上几个彦文符号,就成“韩式麻辣烫”了?如果这就是韩国人所谓的饮食创新的话,那我总算明白部队锅这种剩菜一勺烩的东西是怎么一跃而成为韩国国民美食的了。

合着韩国人语境中的“借鉴与创新”,和我们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如果用1+1≥2这个算式来打比方的话,我们理解的借鉴创新,是拿别人的1再加上我们的1;而韩国人所谓的“拿来主义”,则是拿别人的1再加上别人的另一个1。

我觉得这已经不能被称为“借鉴与创新”了,应该改口叫“偷窃和诈骗”才更恰当一些。

要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我甚至都已经能推测出所谓的“韩式麻辣烫”未来的“创新”方向了:把部队锅里头的美国午餐肉、日本方便面和韩国豆芽菜,统统扔到中国的麻辣烫里,并且将其改名为“麻辣部队锅”又或者是“部队麻辣烫”。当当当当,一款全新的韩国国民美食就这样诞生了。

可笑吗?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或许是的,但对于韩国人而言则未必。偌大一口锅里头,只有小小豆芽菜才是韩国人自己的,他们之所以要源源不断地往里头添加来自中美日等国家的各种外来食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就是为了掩盖豆芽菜的单薄和自卑罢了。

如果有一天锅里的美国午餐肉、日本方便面和中国大骨汤都被吃完喝完了,最恐惧的我想其实还是韩国人自己。因为这样一来,他们面前所剩下的,就又是那一茬连他们自己都不想吃的豆芽菜了。

所以他们只能在“偷”和“骗”这两条不归路上头也不回地狂奔下去,偷是偷别人的,骗是骗自己的。因为只要稍有迟疑,他们就有可能会被他们所憎恶的那个昨天的自己给追上。

但是“偷”和“骗”就能解决问题吗?我觉得不行。人活一世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总是嫌贫爱富想给自己认个好爹,这种人到头来只能活成别人眼中的杂种。

韩国的历史定位到底在哪儿?韩国的饮食文化何去何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并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在高句丽和麻辣烫这里,因为它们俩已经有主了,那个主人叫中国。

认爹请往别处去,豆芽菜我们自己也有,用不着你们这么个干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