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

7月18日,农历六月(荷月)初一,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先生的生日。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18日上午,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迎庆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祝福先生健康长寿!》:荷月初一,是叶嘉莹先生的生日!农历六月正是盛夏时,酷暑天气、赤日炎炎,而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为人们带来清凉意,因而六月又称为荷月。叶嘉莹先生出生于荷月元日,因此小名取为小荷。先生对荷花情有独钟,与南开有着深厚的因缘。

文章写道,荷花又名莲花,被誉为“花中君子”。马蹄湖荷花是许多南开人内心深处的“南开情结”,而荷花也被誉为南开“校花”。叶先生自1979年起,每年利用假期来南开讲学,每每在秋天回到南开时,都因为错过了马蹄湖荷花花期而感到遗憾,因而曾赋《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曰:“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后来,叶先生在南开定居,在坐落于马蹄湖畔的迦陵学舍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了这份与南开的深厚情谊,先生赋诗曰:“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

南开大学方面表示,知者乐,仁者寿。让我们共同祝福叶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此前一天,光明网刊文《诗人·学者·教师——写在叶嘉莹教授百岁寿辰之际》,作者分别是廖迈伦(北京科技报社编辑)、李明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文章对叶嘉莹的生平和学术做了介绍。

文章介绍,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著有《迦陵著作集》等。

在南开大学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思源堂与陈省身故居宁园之间,有一座仿古四合院——迦陵学舍,里面陈设典雅别致,存放着丰富的诗词古籍。书香和书声从这里溢出,为校园增添了醇厚浓郁的人文气息。迦陵,是叶嘉莹先生的号。近些年,叶先生就是在这里读书、写作、教学。今年,她迎来了百岁寿辰。

叶嘉莹高中时母亲病逝,1948年结婚,随爱人迁往台湾,遭遇“白色恐怖”。20世纪60年代赴北美执教,1979年起回到祖国大陆任教。叶先生的诗词作品呈现了她曲折苦难的经历和坚强执着的追求。从整体来看,叶先生的诗词创作,可归结为“羁旅”与“归来”两大主题。

在迁往台湾的第二年,叶嘉莹的丈夫赵钟荪先生因“思想原因”被捕。1949年冬,叶先生带着仅三个月的长女也一并被关了起来。第二年,带着哺乳期女儿的叶先生被释放,却失去了教职和宿舍。她写过一首《转蓬》,记录了当时的生活与心境:“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诗中,叶先生把自己比喻为随风迁转、远离家乡的蓬草,在无枝可依时遭逢莫名的祸患,同事避之不及,亲友又搭救无门。

赵先生没有稳定工作,叶先生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重任。自1966年起,叶先生先后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不得不用英文讲授中国古典诗歌。1968年秋,叶先生在美国任教合同到期,写下《留别哈佛》三首,其中第一首言:“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曰归枉自悲乡远,命驾真当泣路歧。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浮生可叹浮家客,却羡浮槎有定期。”此时,叶先生的父亲和两个女儿已经移居美国,她如果回到台湾任教则收入不够家用,只能在北美另寻机会。这首诗沿用了落叶等意象,尾联以羡慕天河上定期往来的浮槎哀叹自己漂泊的生活。

1979年春,叶先生在一首绝句中写道:“五年三度赋还乡,依旧归来喜欲狂。榆叶梅红杨柳绿,今番好是值春光。”此时已经55岁,离乡30余年的叶先生向当时的国家教委申请利用假期自费往返大陆讲学,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后转赴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和南开大学。叶先生拜访了陆宗达、史树青、郭预衡、刘在昭等旧日师友,写了12首赠诗,其中最后一首是:“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先生以“散木”自喻,认为回到故国才真正找到了“乡根”和归宿,此后“归来”主题又多次出现,例如叶先生在应中华诗词学会友人邀请赴宴时口占三绝,其中第二首说:“我是东西南北人,一生漂泊老风尘。归来却喜多吟侣,赠我新诗感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