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谷歌AI研究所、西湖大学……这些都能作为介绍蓝振忠的部分前缀定语。这位出生于1986年的年轻科学家,身上的光环十分耀眼。

2020年,看到身边有同学患抑郁症而离世,他问自己:如果AI能在很早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悲剧是否会少一些?

西湖心辰的第一个产品,就是AI心理疗愈机器人,它通过多轮对话与需要陪伴的群体展开交流,抚慰他们的孤独。

“懂人心”的通用大模型

要说西湖心辰所做的语言大模型“西湖大模型”与市面上其他大模型的区别,蓝振忠概括为:它有IQ,也有EQ。

这样的说法离不开西湖心辰选择的赛道——情感陪伴。成立西湖心辰两年多时间以来,蓝振忠很少对外接受媒体采访。实际上,在百模大战中脱颖而出,凭技术做到行业内顶尖,蓝振忠深耕大模型已经多年。

2007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的蓝振忠开始涉足人工智能;2009年,他考入全美计算机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直到博士,蓝振忠一直主做计算机视觉方向。2017年,他加入谷歌,研究大模型。

2020年6月,蓝振忠加入西湖大学,建立深度学习实验室,主做大模型方向和心理结合。经历一年的孵化,2021年7月,西湖心辰成立。目前,具有Google、Meta、Amazon等公司工作经验的AI技术人才相继加入西湖心辰。

最开始,蓝振忠带领团队了解心理咨询。他透露,实验室中一度有七八个咨询师、几十位博士和两位心理学博士后,共同定义什么是AI心理咨询。这期间,团队不断进行转换收集数据,如今技术不仅用于心理咨询,还用在比如与汤姆猫的合作等。

“西湖大模型从心理角度出发,不仅在智商上有提高,情商上也会提升。我们想不断做更大的模型,在智商上追赶gpt3.5、gpt4.0。”在蓝振忠看来,chatgpt等模型作为机器,定位更像工具人,与人的交互过于机械和冰冷。“它和人不像,但我们很多场合你是希望它有人的感觉,比如AI老师,AI医生,它们应该更主动地跟人类交互,感知情绪,服务人。”

机器辅助人,人教导机器,循环往复下大模型变得更聪明。蓝振忠设想,最终,西湖大模型不仅可以应用在心理学,包括娱乐、游戏、社交、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应用皆有可能实现。

AI与人的交互情感陪伴是刚需

西湖心辰的迅速发展,也体现在不断加码的融资历程中。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西湖心辰获得了汤姆猫新一轮的过亿元战略投资,双方将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今年4月,西湖心辰刚获得汤姆猫方面的战略投资,双方表示将在通用人工智能方向展开深度合作。两轮融资仅时隔两个多月。今年3月,西湖心辰还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自成立以来,西湖心辰已经吸引了汤姆猫、蓝驰创投、百度风投、凯泰资本、西湖科创投、西湖教育基金可持续发展平台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关于汤姆猫连续两轮投资西湖心辰,蓝振忠表示,公司正重点寻求汤姆猫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汤姆猫拥有全球4亿月活跃用户,在全面接入西湖大模型后,每位用户每月平均与汤姆猫交流十几次,那么预计每年模型调用次数可能达到千亿级。”

目前,国内大厂、大公司扎堆大模型,同质化严重。但只说比拼情商的大模型,蓝振忠分析称,美国的Character.ai和Inflection.ai率先跑出,这也让投资人看到国内的机会。

据了解,Character.ai让用户可以和AI虚拟角色聊天,创立半年就成为独角兽公司,月访问量超过3亿。值得注意的是,Character.ai的用户平均交互时长超过28分钟,而ChatGPT只有不到5分钟。

蓝振忠告诉记者,他和Character.ai的创始人诺姆·沙泽尔(Noam Shazeer)曾是谷歌同事,目前Character.ai的月活跃用户已过1000万,而用户停留时间越长,意味着商业机会更大。

“美国大模型发展比中国发展快,类似Chatgpt或者侧重智商的模型已有一堆。全球大模型普遍偏向工具型,西湖大模型这样的情感陪伴类通用大模型,我们是国内最早的践行者。”蓝振忠相信,情感陪伴会更加刚需,它是AI变成“人”的一个入口,而西湖大模型则是汤姆猫等平台的“大脑”。

“今年以来,AI大模型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在资本市场方面体现最直接的就是算力需求的暴涨,美国和中国相关上市公司都出现了巨大的上涨;AI应用端方面也不断有场景在落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这是一次远大于工业革命的历史性突破,对于大模型创业团队来说,会是一个长期的赛跑,当产业效率和产业边界的拓展得到质的提升时,大模型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