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自己的知识体系所限,我所写的“未来大趋势”并非指的宇宙大趋势或者人类世界大趋势,我想写的主要还是偏重于商业管理领域,因此,本文所写的市场,指的是面向消费大众的市场而非其他。

消费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是制造者,一方是消费者。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一方,在未来五至十年的市场博弈当中,都会逐步用自认为理性的感性来代替客观市场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媒体的发达,让受众的视听更加混杂,再加上时不时地有自称专家的“砖家”来发表一些公开言论——虽然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真实地摆在那里,但是消费大众已经开始忘记了应该如何去判断自己消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拿目前的消费环境来说,就有不少例子。

比如微波炉、比如榨汁机、比如绞肉机……,市场风向已经在开始往“小家电可有可无”的方向转变了。判断一下,在你的家中有多少购买的时候很有用,但是实际上每年用不上几次的小家电类产品呢?觉得有用——这是一种貌似理性的判断,不去想使用的频率与价值——这就是自认为理性的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只要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物品,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一个被扯烂了的硬纸箱有没有用?至少它的某些部分可以在桌子不平的时候垫桌子脚,又或者在你搬家的时候这些硬纸壳可以绑在家具容易被磕碰的边角部分……,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把这个破纸箱留在家中不知道到什么时间吗?你家有几个桌子脚需要垫,需要用多大多厚的硬纸壳?你家在三年、五年、十年之内会搬家吗?

有用,是我们对于消费品的理性认知,但是何时有用、有多大用、能用多久……如果不把这些参数加诸于我们的理性判断上,那么,实际上我们所谓的“理性”就不完整,实际上还是一种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切消费都是基于感性的,只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习惯为自己的感性行为找一个理性的解释,本质上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人们消费,本不需要给自己任何解释,需要解释,一定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能够对抗舆论的逻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这种自以为理性的感性,反而更容易被那些掌握了消费心理学的卖家所利用。

或许,更“严重”一点来说,许多人现在不仅仅生活在一个“容貌不自信”、“知识不自信”的病态逻辑当中,他们对于自己的消费也是不自信的。为什么要在乎自己是不是“冲动型消费者”呢?头脑发热就买了没用的东西有什么不能承认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短短的一篇文章,肯定无法对抗时代的浪潮,我真的认为人们都愿意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消费“买对了”、“买值了”……。说这样的话的,如果是我们的父母,那么应该是善意的,但是如果是商家呢?

因为人们没法摆脱这种对于“合理消费”的自我要求,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市场消费都会被这种模式所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