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愚公移山》,虽然是古文,但是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用翻译了。

我们从结尾开始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朔东,应该在今天的张家口以东,甚至是山海关以东。雍南,根据《《禹贡》》,黑水到西河之间是雍州,和梁州的边界是汉水,那么雍南就应该在今天的九寨沟、甘南一带。

然而事实上太行王屋二山在今天的华北,并不在朔东和雍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愚公移山》一开始讲的,太行王屋二山“本在翼州之南,华阳之北”。因为太行山跨度比较长,今天看起来处于冀州的中南部。王屋山同样如此。而这两座山从地理方位来说,的确是在华阳的北面。华阳的基本意义也是华山之南,其实也就是以华山为坐标,这两座山在东北方向。

太行王屋二山到现在还在冀州之南,华阳之北,说明根本就没有被移动。所谓“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是虚构的。这个核心是虚构的,那么整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是虚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浪漫主义的代表列子和庄子虚构了非常多的神话故事。有些故事影响非常深远,然而经不起推敲。

关于华胥氏的故事,最早就来源于《庄子》,可能是列庄二人影响最深远的神话。故事的基本脉络是上古时候有个部落首领叫华胥氏,是个女人,有一次她踩到了雷神的脚印因而怀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娲。

华胥氏这个人和华胥部落,跟伏羲女娲的故事是矛盾的。原因很简单,既然有了华胥部落这么一个部落规模的人口,就不需要伏羲女娲再进行造人了,因此就不可能存在伏羲女娲的故事。所以这两者当中只有一个故事是真实的。而华胥氏的故事无法说清楚人类的来历,伏羲女娲的故事有苏美尔泥板文书作佐证。所以老严采纳伏羲女娲的故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华胥氏的人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踩雷神的足迹而受孕这种反科学的故事情节,在史前的《山海经》《禹贡》等著作中是没有过的,这是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证明皇帝是天种的套路。而《山海经》则把人类的来历和神的来历都说清楚了,一切都是科学的,都是唯物主义的。关于为什么《山海经》讲述的是科学的,请同志们关注老严本书之前的章节。

所以老严不采纳华胥氏的故事。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不采纳盘古的故事。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前面的章节已经讲清楚了详细脉络。这里略作总结。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最早的神是伏羲女娲。他们的儿子是少典,也就是山海经和长沙子弹库帛书提到的帝俊。因为帝俊能力不够,所以另外由神农氏来统治人间。神农氏是世代相传的。末代神农氏懦弱,无力安定所有部落,因此出现了炎帝和蚩尤向他的权威发起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炎帝和黄帝都是帝俊的儿子。黄帝发起了针对炎帝的阪泉之战和针对蚩尤的涿鹿之战,打击了分裂势力,重新统一了整个神农氏,并取代神农氏成为黄帝。之后黄帝南征北战,统一了相当于今天的整个北中国的领土。黄帝的孙子颛顼继位之后,继续开疆拓土,开辟了今天的大半个南中国。

在颛顼的任上,发生了全球大洪水。四大文明中的其他三个都毁灭于大洪水之中,而中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西部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所以这地方躲过了大洪水,所以中华文明越过大洪水保留了。

而在滔滔洪水之中,颛顼驾崩了,他的远房侄子帝喾继位。帝喾驾崩的时候把帝位传给了挚,挚无能,因此众人拥立尧为帝。到这里大家都还能看得出来,从伏羲女娲一直到尧,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都来自同一个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