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就单一学科的书籍而言,“如何读”包含两层含义,拿科普类的书籍来说,第一层的“如何读”,指的是如何开始阅读并逐步培养起阅读的兴趣;第二层的“如何读”则指的是如何在阅读的同时有所收获。

科普类的书籍,顾名思义就不可能像小说那么好看,并且,科普类的书籍也因为科学门类的不同分为了很多方向。拿我来说,我喜欢看有关物理学大类别下面有关天文学、宇宙时空理论相关的科普书籍,但是对于人类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却兴趣不大。社科类中也有科普相关的书籍,但是鉴于社科类学科往往复合性比较强,本文先不讨论,文中所说的科普,主要指的还是自然科学类的普及型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都不是从一出生就喜欢读书的,想要对科普类的读物产生兴趣,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从身边可接触的现象、新闻、故事……开始,抱着“理解故事背后的科学”的心态去阅读,会增加我们阅读的耐心。

我很喜欢看科幻类的小说、影视作品,在我看来,相信科学就意味着认同“每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本着这一原则,遇到科幻作品当中我不懂或者觉得有趣的概念,自然就要去查阅资料了。网上的信息,通常只是就一个点来进行论述,不像书籍那样可以由浅入深地整体来解答一个科学现象,这给了我充足地阅读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看科幻文艺作品的时候,从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开始,我就很喜欢穿越时空的题材,于是也就开始琢磨各种穿越时空的可能以及各种理论上的漏洞,因为对时空理论的兴趣,导致我阅读了很多与之有关的书籍,像《弯曲的旅行》、《时间简史》、《超越时空》、《平行宇宙》……等等。因为我本来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发现书中有一些术语完全不明白,这也就导致了我为了弄懂去阅读了更多的书籍。

从兴趣出发,从身边可以接触到的现象出发,是我认为阅读科普书籍最好的入门途径,而至于能够获得什么,也就是第二层次的“如何阅读”,我认为则是“见仁见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科普类书籍并非科学著作,虽然书的内容里面包含了许多已经验证了的科学知识以及前沿主流科学理论,但是“科普”的概念,已经限制了这本书的内容并非学术型的著作,它们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而是写给并非科学界工作者的科学爱好者来阅读的。

由此,我认为我阅读科普类书籍的收获绝对不是让自己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而是让我在后续观看科幻文艺作品的时候,大致知道“哪一个科学桥段大概出自哪一个理论体系”以及“前沿科学是否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等等。以我的年纪,我是放弃了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了,能够以爱好者的身份去学习、了解科学知识,我已经觉得很开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阅读科普类书籍的潜在好处是——可以让自己不会那么快地被社会文明进步所淘汰——现实中的一切,绝大部分已经科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研究过的了,提前了解一下,可以让我更好地应对世界的变化,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