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看过了《长安三万里》,大家都在忙着说李白的洒脱随性,豪放不羁,感慨自己似曾相识的前半生,可李白的一生为何如此?大家难道不想知道吗?
虽然李白在诗歌圈从未被超越,但是仕途路从不被重视,且坎坷不顺却是大家有目共睹。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必须要讲的是,李白的出身成为他仕途受诅的前提。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是汉人和胡人的混血小公子,既遗传有中原女子的文采,又继承了鲜卑族豪放的血脉,同时又保留了商人八面玲珑的交友处事作风,想必小时候的李白,一定是过着衣食无忧,潇洒自在的童年。
作为商人后裔的他,却怀有从政仕途的童心。从小,他便刻苦用功,饱读诗书,五岁诵六甲。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好剑术,喜任侠,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便游四川名山大川。二十五岁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便开始了他,从事社会干谒的活动,准备一展才华报效国家。
因为是商贾后裔,他便开启了不能走寻常路的入仕之旅。
可事实证明,他为何屡屡不能如愿以偿?
这便涉及到第二个原因,当时入仕制度是他不得志的障碍。
唐朝,入仕可有这样几种途径,首先是门荫,如果父亲是五品以上官员,儿子可以直接入仕,其次是科举,通过考试求取功名,就李白的出身来说,这两种都行不通。
但是盛唐当,尚文重诗的黄金时代,入仕还可以选择下面的办法,从军出塞,隐居邀名,干谒亲贵,对李白而言,他的一生貌似都有涉及,但是他可选择的最快上位之路,只能是靠把酒言欢,主动结识达官贵客,靠人举荐。期间,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结识了孟浩然。
还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遂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多年后,结识贺知章等。
幸好具有修仙嗜好的李白结识了伯乐,同道中人道教吴筠受皇上邀请,便将李白推荐给了玄宗皇帝,在翰林院某一职业。
怀才不遇的他终于可以施展抱负,怎奈官场这潜规则水深,直爽的李白,像小马过河一样,不知深浅,可趟过去后发现是趟浑水,自己被莫名赐金放还,故再次壮游历练,这段时期也是他的诗词高产,人生快意的鼎盛江湖。
安史之乱或许是李白入仕反转的第三个原因,他以为的入仕途却弄成了做囚徒,站错队是李白入仕的终结者,李白想要施展的才华梦一直未灭,哪知道再次让皇子永王点燃,可是官升节度使的高适,却受命玄宗平定永王磷割据叛乱,李白顺带吃了瓜络定性谋反罪。
然而,他居然能死里逃生,或许是李白获得自由远离入仕烦恼的最终命运。
果然入仕不如修仙,他继续畅游长江,寻访名山大川,小学课本里面的第一首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原来是他的封笔之作。
这首诗也是他人生最后一首欢快的诗。
其实纵观李白的一生,很确定的是,他的前半生肯定是潇洒走一回,后半生尽管山路十八弯,但却也是世人羡慕的谪仙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