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楚国,不少人心中都兀自泛起一个人物形象——项羽,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正史记载,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即便是最终败给汉高祖刘邦,却依旧谓是尽得古今民心。古代才女兼北宋大词人的李清照为称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将项羽视做人杰。那么楚国近千年的历史里,历经无数兴衰荣辱,他的历史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自周边天子实行分封制之后,周成王封楚人首领熊绛为子爵,楚国自此建立。初立的楚国势力薄弱,历史有“鄀国盗牛”一事,当时的楚国贫穷到盗他国牛来举行祭祀礼。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革,楚国从最初的贫弱小国成长为到战国七雄,而后又被秦始皇所灭,再到项羽重立楚国,与刘邦争夺天下,这八百年来,楚国说的上是起起伏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讨论楚国崛起与衰败的过程离,最离不开的就是货币,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到现在现代化文明,货币的作用一直都是处于顶端地位,那么楚国货币制度又是怎样的呢?在楚国兴衰之中,货币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首先我们看楚国初期,楚国初立,国家积贫积弱,在整个周朝诸侯国里毫无地位可言。

所以这时候的楚国使用的货币是西周统一货币,据有可考历史文献记载,货币起源于商朝,所以在周朝时期,货币主要还是沿用商朝的货币制度,以天然海贝为主。另外,周朝冶金技术相对于商朝有了很大进步,这个时候金属货币开始步入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黄帝时期已经有了青铜器,但是青铜冶炼技术非常落后,集合整个部落的力量才制成一把轩辕剑,所以即便商朝货币开始盛行,却无法以金属钱币用来交易,只能以自然产生的贝壳为钱币。

周朝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较比商朝有了质的提高,所以金属钱币在西周开始使用,但是贝壳类货币依旧没有被淘汰,此时货币制度是金属和贝壳两种货币共同流通使用,也是楚国使用的货币制度。这时候是由于楚国实力弱小,无法使用自己的钱币,所以与周朝使用同样的钱币。

到了春秋时期周朝天子式微,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开始逐步走向封建社会。此时群雄割据,诸侯争霸,货币不再以周朝为唯一货币。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彰显自己的势力,开始创造新的货币,所以大量新的货币开始诞生,其中以“布币”最为人认可,布币可以认识是最早一匹诞生的铸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这个时期,楚国开始崛起,从弱小走向强大。后世都了解,楚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繁荣,被称为“荆楚文化”,这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颇深。更是有古语言之“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化影响全国,而屈原以及其作《楚辞》流传后世千年。

除此之外,楚国有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 、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所以楚国文化在春秋开始后一直盛行至今,楚国的货币也盛行于整个春秋诸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诸国都盛行的布币,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其他诸国,凭借这项技术创造出了“蚁鼻钱”、“郢爰”两种青铜铸币。因为楚国文化的盛行,所以楚国的货币也因为文化的传播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的诸国。

蚁鼻钱是青铜铸造而成,也是楚国自制的第一代货币,正面印有文字,形状与贝壳类货币相似,与周朝铜币没有太大区别。这个时候的楚国刚开始由衰转盛,百废待兴,颇有些现代所讲的“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原本弱小的国家,虽然开始强盛,却没有底蕴,无法对其他诸侯国产生威慑力。

货币到了春秋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当时百姓乃至国君最重要交易货物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楚国国君想到了以货币强化楚国对其他诸侯国的威慑力。于是“蚁鼻钱”这种货币诞生,当时楚国铸铜技术已有不小的突破,但是却没有更好的货币形式,所以在原本周朝贝壳式的青铜货币基础下对其做了改进,创造除了“蚁鼻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末期,战国开始,楚国愈发的强盛,俨然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风头一时正盛。这时候的楚国除了国力强大,楚国文化更是被整个中原地区的文人所推崇。野史或者说民间传说有言:孔子南游过楚不见楚国君而返

后世认为楚国国君之所以不见孔子,并非轻视,而是因为孔子当时的影响力已经在各国所有耳闻,孔子的儒家思想与楚国的文化不相符合,所以楚国国君拒绝见孔子,防止楚国被孔子思想所影响,导致本国文化被入侵

可以说,此时的楚国,在影响力方面不输任何国家,尤其是楚国的文明,各种文化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受楚国文化影响。在秦灭六国之前,楚国可以说的是战国最为鼎盛的一个国家

如此一来,楚国为了扩大影响力,楚国国君效仿春秋初期的先祖,以货币流通的形式增强楚国文化对外的扩张。与春秋时期相比,这个时候的楚国不仅仅是铸造技术得到了提升,文化更是有质的改变,所以货币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原本周国的那种形态。由此“郢爰”诞生,这是历史上第一种由黄金制成的货币,对后世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楚国几种货币的形成,与其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当时楚国的社会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文史新知竞赛#

参考文献: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