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翻译以速度快、语种多、翻译规模大,并具有持续学习和改进能力而著称,目前应用相当广泛。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景下的翻译任务,AI翻译“内心”是崩溃的。比如,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武侠小说随便拿出一部来,不管翻译成哪种语言,读来通俗易懂,这对人工智能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不信,你试试让它翻译翻译“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两种武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tGPT翻译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

上图是ChatGPT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对比,人工智能把“九阴白骨爪”译为Nine(九) Yin(阴) White (白)Bone(骨) Claw(爪)" ;“降龙十八掌”则译为Eighteen(十八)Dragon(龙) Subduing(征服)Palms(手掌)。机器完全是逐字硬译,大家有没有一种看着看着就想笑的冲动,设想:如果我是个外国人,略懂中文,第一次接触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九阴白骨爪”的英译还算连贯,“降龙十八掌”就把我整懵了!“十八条龙征服手掌”还是“手掌征服十八条龙”?反正肯定不会和“降龙十八掌”划上等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射雕英雄传》 梅超风 九阴白骨爪

其实这也不能怪人工智能,更不能以此说明AI是个“笨笨”,AI也好,生成式AI也罢,它们之所以能根据你的提示输出翻译结果,都是需要先给它们“投喂”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学习的。

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人物、历史、武功、情节交错有致,人物情节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儒、道、释的思想,武打场面精彩纷呈、瑰丽无比。对翻译人员来说,除了精通中文,还需要对中国的文字、历史、社会、人文、古代儒、道、释思想等都要有相当的了解,才有可能把金庸大师的武侠名著翻译成其他语言版本并同样的引人入胜、身临其境。否则大概率会翻译出一部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四不像怪胎小说。

翻译金庸难,这是翻译界公认的。香港理工大学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只完成《鹿鼎记》英译三卷本(原文五卷)之后选择了“知难而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玉青、张菁译《射雕英雄传》书店在售

独树一帜的要算是翻译《射雕英雄传》的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她给《射雕英雄传》贴上中国版《指环王》的标签,花了5年时间为它的英译本在英国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诞生》的翻译,之后找到一位香港姑娘张菁(Gigi Chang)接着翻第二卷。

从2018年起,伦敦的MacLehose Press出版社陆续出版"射雕三部曲"英译本,每部4卷,共12卷。第一部《射雕英雄传》(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的第一卷《英雄诞生》(Hero Born)2018年2月面世。至2021年3月,4卷全部完成,在英国亚马逊网站上,73%的读者对第一卷《A Hero Born》给予了五星好评。可见这位瑞典姑娘的翻译功底是相当了得。

但是从翻译用时上也能感受到难度之大。据统计金庸武侠小说涉及各类武功多达474种,除了上文提到的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像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暗器手法生死符、倒鬼跌三连环弹腿这种武功名称,我们看一遍小说都记不住,简直是谁翻译谁崩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射雕英雄传》英文译者 郝玉青

机器翻译很简单,要让读者能理解就非常非常难了。郝玉青说:"其实五花八门的武功招数名称不难翻。我曾在中国台湾师大学习文言文,着迷于中华古文、古诗之美。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要那些招数在译本里‘打’得流畅,没有违和感,读来不生涩。“

翻译们都知道,要把动词译出原文的神韵来,是会令人抓狂的。郝玉青透了一点小秘密,说她在翻译时会自己在屋里比划这些招数,有了亲身体验,才确定该用"砍"还是"削","懒驴打滚"直译成Lazy Donkey Roll,形象直观,而且直接把读者带入金庸的武侠世界。

九阴白骨爪,金庸笔下最突出的展示是骷髅头盖骨上五个洞,正好插入五个手指,令人毛骨悚然。郝玉青用骷髅(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这恐怖招式译成 Nine(九) Yin(阴) Skeleton Claw(爪)。

为了读起来流畅、易懂,郝玉青不会死抠字眼,逐字硬译。一场恶斗,纸上描述一气呵成,栩栩如生。对人工智能来说,这样的翻译效果,仍然是遥不可及的不可能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金庸在成都

附:另外三部已经有授权的英译本金庸小说:

《书剑恩仇录》(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把原文二卷缩减到一卷,译者Granham Earnshaw,本行是杂志编辑,10年译成此书;

《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莫锦屏(Olivia Mok)译,后来有其他出版社再版发行;

《鹿鼎记》英译三卷本(原文五卷)由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期间组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