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开始在中国的统治问题上产生分歧。

于是乎,国共内战便拉开了帷幕。经过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激烈斗争,最终在北平展开了一场和平谈判。这也成为国民党败退大陆前的最后一次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已经占领了优势的共产党只希望早点结束内战,连年的战争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想要发展就必须有和平的环境。而国民党方面则是已经江河日下,众叛亲离甚至被美国所抛弃,于是他们在当年元旦发表了《新年文告》来表示自己愿意和共产党共创和平,诚心谈判。

要知道在去年年底蒋介石还信誓旦旦发表言论,说国民党戡乱剿匪方针早已确定"必须全力贯彻到底"目前一切和谣只是为共匪宣传攻势张目"绝不影响我们政府和军民同胞为国除害的决心。

在多方面的推动下,尽管之前的形势险恶,但双方最终还是选择了坐下来进行谈判。

然而,这次谈判只是国民党寻找喘息机会的短暂插曲而已。而谈判中最为著名的一种说法是“划江而治”,这一说法在历史学界广为流传,并认为这是斯大林主动提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叫划江而治,那就是以长江为界,共产党在江北统治,国民党在江南统治。

然而,据俄方在1994年发表的《近代和现代历史》杂志上的一篇关于《1949年1月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函电往来》原始内容来看,斯大林并没有任何要干涉内政,也没有提到"划江而治"这一说法。

因此,之前的说法完全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但是既然有这个说法,那就肯定有出处的。根据查到的资料,是王方名在《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回忆毛主席一九五七年的一次亲密谈话》中的内容:后来我会见了阻止我们过长江的人,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胜利者是不应该受责备的。”

其实他这句话十分有指向性,他之所以会用这句话,就是想告诉读者,要划江而治的人,是存在的,并且就是俄方的人,不是斯大林,还有谁呢。

有一个人选,当时的驻华大使罗申。

为什么呢,因为他之前就多次传播调停国共矛盾、调节江南江北掌控的言论,这给人一种俄更偏向于国民党的印象。

虽然这可能是俄方的一贯策略,但此言论在当时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王方名的著作中有相应的记载。

后来在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位之后,毛泽东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并与傅作义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以实现和平解放的目标。

北平谈判的重点并非地盘划分,而是关乎解放军渡江方式。是采取和平手段,还是直接动手,因为最后的结果是可以想到的。

国民党主动示好,中共提出了八项条件作为基础,分别是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根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和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条件是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但是他们只能求着和谈,所以干脆下野了。

李宗仁则表示他可以接受这些原则,并建议商议“划江而治”。

但是中共并没有接受这个可笑的条件,他们坚定地表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战犯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划江而治”更是无稽之谈。

长江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

以至于之后有人回忆说,这场谈判并不像是双方的谈判会议,而是国民党单方面的投降仪式。

会议的结果就是,谈判以4月20号为最后的期限,但是李宗仁等人回复不同意签字,不接受过江。

这就意味着,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从1949年4月20日开始,到6月2日,42天的拼死决斗,以我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的代价,解放了南京、上海、安徽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地,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场胜利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解放了广大群众,更在于彰显了我军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