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过:“不是我聪明,我只是和问题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但围观的人唯一的想法就是:“相信我!”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5岁开始识指南针,10岁自学数学和科学。虽然不爱说话,但他有着完美的头脑。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

去年诺奖还专门公布了他的高中成绩单。成绩最差的是法语语言文学,只有3分,代数、几何、射影几何、物理、历史6分。当时他们的评分标准是6分最高,1分最低。

所以不要相信爱因斯坦年轻时不聪明、学习不好的谣言。天才和普通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爱因斯坦17岁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这期间因为多重感情生活,他一鸣惊人的步伐慢慢被推迟了。

然而,当感情走上正轨时,他的生活也开始突飞猛进。1903年创立“奥林匹亚科学院”,1905年发表科学论文5篇。

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一下这5篇论文,分别是光量子(3月)、分子尺寸(4月)、布朗运动(5月)、狭义相对论(6月)和E=mc2(9月)。

此时,他才26岁,博士毕业,用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用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新时代……这么多人们称今年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但搞笑的是,他的论文一开始很少有人能看懂,所以并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响。直到普朗克认为自己可以与哥白尼相比,爱因斯坦才被德国各个物理学界所接受。天才们都在看着。

当然,天才也有天才的烦恼,那就是生活成本和资源。虽然他当时很有名,但因为太高级而找不到工作。

但尽管如此,物理研究的步伐却从未停止。1915年,36岁的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广义相对论出来之前,他就已经聪明到让著名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获得了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到1922年他总共获得了62项提名。

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甚至在提名信中写道:“想象一下:如果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上没有爱因斯坦的名字,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人们会怎么想?”

获得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很忧郁。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被无脑球迷抓来颁奖的感觉,原来爱因斯坦实际上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是光电效应的奖项。

晚年的爱因斯坦已成为全世界的名人。无论他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并把他视为当代世界的神。

当时中国还掀起了一股“爱因斯坦热”,爱因斯坦多次被盛情邀请到中国,日本也扫沙发欢迎他。

然而,病魔击倒了《时代周刊》出现的20世纪伟人,1955年,他在睡梦中因主动脉瘤破裂去世。

虽然他之前立过遗嘱,要求不要把房子变成博物馆,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但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离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悲伤,世界遗憾。

但在他下葬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意外,那就是4月18日他去世后的第二天晚上,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对他进行了尸检,然后他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解剖爱因斯坦的遗体。脑。

因为爱因斯坦太聪明了,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他聪明的原因,以便他能够从这个原因中得到让自己变得聪明的方法。

于是托马斯·哈维从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实验室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尽管他很快就被爱因斯坦的儿子汉斯发现并面临严厉的谴责。

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汉斯的,也许汉斯也认为他的父亲会愿意研究他的大脑,所以他最终同意了托马斯·哈维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托马斯·哈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把爱因斯坦的大脑切成240片,每片都有详细的记录和标签。大脑有1230克,比其他同龄男性略轻。

直到神经解剖学专家MarianneDiamond竭尽全力从ThomasHarvey那里获取了4个样本后,研究才取得了一点新的进展。

1985年,MarianneDiamond发表论文,认为胶质细胞让爱因斯坦变得更聪明,因为她与其他11个人进行比较后发现,爱因斯坦的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比例比常人要小。

1996年,一位名叫BrittAndrew的神经学教授也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他发现爱因斯坦的神经元密度更加紧凑,因此可以高效地处理信息。

1999年,医学教授SandraWitson发表研究,声称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顶下区比常人宽15%,厚度也超过常人。

2012年,人类学家迪恩·福克斯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胼胝体比常人还要厚……

不过,目前还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虽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不同,但也有很多研究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他们都陷入了恶性循环。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差异,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手中的数据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脑片并不能代替整个大脑,仅靠脑片做出的判断除了让爱因斯坦安息之外,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