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人间五十岁,仍策马奔风,待我护肩。华西南湾,乃陶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这首诗。 我很喜欢,就改成了我自己的:“南湾”。 现在我会馆所在的街道叫南湾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溪”:这个百合花镇又叫花溪谷。

“陶翁”:我来开景德镇陶瓷社,不就是一个陶翁吗?

我叫余选集,江西景德镇人,1967年出生,今年56岁。 我在深圳生活了25年,现在百合花镇有一个景德镇陶瓷艺术俱乐部。

我家本来是景德镇郊区,现在是市中心了。 父亲是窑工,母亲是菜农。 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我排行老三。

1982年,我15岁。 我本来应该上初中第二学期的。 我决定不再上学了,因为我觉得读书太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不像现在,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父母就会想尽办法让他继续读书。 但当时我不想上学,没有老师留我,父母也没有说什么,就这样安心地在家里玩了一年多。

后来,父亲看到我在家里闲逛,心里着急,担心我会成为一个坏学生,就托朋友安排我到一家石油公司的汽修店当学徒。

第一个月月底,我的底薪是24元,加上其他补贴30多元,我很高兴。 不掌管,不知道柴米贵,不懂得省钱。 我觉得自己有钱了,就去买了当时最好的香烟“良友”,三块钱一盒。

在车库做了两年保安学徒后,我在 19 岁时就结婚了。 结婚意味着我成为了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肩上的担子很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家里最小的男孩。 我娶了个儿媳妇,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发现自己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

我首先想到的是做什么才能赚更多的钱,否则我怎么养家糊口?

我有一个朋友叫谭念宝,从穿开裆裤就在一起了。 他在天津开了一家景德镇陶瓷厂,生意还不错。 1987年,他出差回景德镇,再次去天津时,我也跟着他去了。

在天津的陶瓷厂,谭念保是我的师傅,他教我制作陶瓷。 我进步很快,只做了两个月徒弟,就成为了大师。

别以为我在学校学不到书本知识,但做一名陶艺家需要动手能力。 我会仔细观察并记住大师的一举一动,然后自己积极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经常夸我聪明、勤奋、好学。 我很尴尬,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很蠢,因为我在学校不努力学习。

但制作陶瓷,看着泥浆通过高温锻打成陶器,从此给了我信心。 我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聪明。

我生来就是有用的!

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陶瓷,开始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1990年,我家附近的二轻工业局一家国有陶瓷厂倒闭了。 当时我已经从天津回到景德镇了。

我很了解工厂经理。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觉得自己能让工厂起死回生,就大胆承包了。 每月签约费2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生产青花精美餐具和红色花瓶,并批发给别人。 那时候的陶瓷厂赚钱快,赔钱也快。

到了1998年年底结账的时候,别说经营亏损,我还欠下了很多债务。 这是我第一次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真的很绝望。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才能赚钱还债呢?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引起了我的注意。 当时,全国各地的精英齐聚深圳,每个人都怀揣着当老板的梦想。

我只是想,如果我去深圳,也许我能闯出一条属于我的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我口袋里没钱了,怎么出去呢?

我找到谭念宝,和他聊了聊自己的想法,最后说道:“我要去深圳,借我一万元。”

谭念宝二话不说,立刻点头说道:“好!明天让你嫂子去银行给你取钱。”

谭念宝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朋友。 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帮助我。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大恩大德。

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如何制作陶瓷,也从他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能伸出的手绝不会缩回。

好人有好报,现在他的生意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离开景德镇的火车鸣响汽笛时,我在心里发誓,做一个真正的人后,我一定要回到景德镇。

没想到,刚到深圳,我就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严厉教育。 我身上带的一万块钱,被江西老乡骗走了三千块钱。

原因是我想租房子。 这个自称房东的家伙,出于对他的信任,我给了他3000块钱,他却跑了。

结果真正的房东又来找我要房租了。 没办法,又花了3000。 需要一个月的押金,另外3000。 就这样,加上路费和餐费,一万块钱很快就花光了,兜里又多了一个顺口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存在绝对路径这样的东西。 山水疑云重重无出路,又一村柳暗花明。

我租的房子是90平米的三房一厅,我把它改成了10元的酒店。

当时,很多来到深圳的人都没有地方住。 住在这种10元店里很便宜,他们可以花一点时间再找新工作。 这间屋子里最多住了三十多人,连厨房都被人占据了。

这家10元店解决了我住的地方的问题,每个月可以赚我2000元。

从景德镇来到深圳,我背着自己制作的陶瓷。 住处稳定后,我就开始摆地摊卖陶瓷。

我平时在深圳摆摊,周六周日就去广州、佛山、顺德。 听说哪里都有路边摊,手里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底,我结束了摆地摊的生活,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深圳,一家人团聚了。

当时,我在大剧院古玩市场开了一家10多平方米的小店,名叫昌南陶瓷博物馆,专营景德镇陶瓷艺术。

我赚的第一笔大钱,来自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个花瓶。 当时我花了4000块钱买的,心里很担心。 我觉得太贵了,不知道能不能卖掉。

结果没过几天,就有顾客看了后很喜欢,还问我多少钱。 我报出了12800的价格,成交很顺利。

我很高兴,又给了顾客另一个稍有瑕疵的花瓶,他也很高兴。 这位顾客后来经常光顾我的生意,至今仍然是我的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我又买了一家大店。 后来古玩城搬到了黄贝岭,我也搬到了那里,直到现在。 2019年,我和表弟在景德镇共同创办了一家陶瓷厂,生产茶具、餐具、陶瓷音箱、定制瓷板画。 我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名为Anthology Culture。

自从进入陶瓷行业我就意识到了收藏艺术品的价值。 我很早就开始收集。 只要我有钱,我就会买买买。

2004年、2005年连续举办两届笔展,邀请国家级大师。 当时没有卖出去的作品,经过五年的周期自然就会升值。

在收藏品市场上,稀有的东西更贵,很多东西都是无价的。 我只买不卖陶瓷大师张文超的作品。 市场最高峰时,有10幅石板画卖到1000万元,但我没有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走来,我结识了很多陶瓷大师、艺术大师,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泱泱大国的工匠精神。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一个瓷碗,一个瓷盘上的画,都是精心制作的。

我们做同样的事情,细节决定成败。

现在我拥有的陶瓷珍品越来越多,我只想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来展示这些产品和收藏品。 也是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百合花镇的商人。

2022年9月,疫情期间,我开始装修深圳景德镇陶瓷馆。 此举历时半年多,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计划投资100万,实际花了300万。 这么大的面积,我没有请设计师,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因为我要根据展品来确定装修风格,每个房间都不一样,摆放哪些景德镇陶瓷餐具,墙上摆放哪些藏品,只有我自己知道。 所以我只能自己做一切。

这段时间过得有点艰难。 我每天早上八点就来到这里。 我必须提前和工人沟通如何做,采访员工,接待朋友。 晚上10点能回家也算早了。

现在正处于试营业阶段,餐厅已经开始营业,部分展品还没有布置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来说,我对陶瓷行业非常熟悉,但对于餐饮我却是门外汉。 我现在跨境经营,有重新创业的感觉。

我真的必须生活和学习。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发现学习很困难。 现在我还是要继续学习,但是我不是从书本上学习,而是通过实践来学习。

我会抽时间去拜访其他餐馆老板,吃饭喝茶,向别人学习。 回来一定要向主厨学习。 餐饮行业有很多窍门,做不好就会踩坑。

当然,面对新市场、新挑战,我毫不畏惧。

因为这么多年,经历过大风大浪,明白了没什么可怕的,遇到问题解决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馆的屋顶别具一格。 以后我会在上面种花、种菜。 晚上,我会看星星,吹海风,和朋友喝茶聊天。

想想这样的日子还是很美好的,这就是我理想的退休生活。

来到深圳后,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景德镇人。 我积极参加同乡会活动,现在是景德镇商会执行会长,商会有会员200多人。

我的昌南会馆不仅是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窗口,也让景德镇的老乡有回家的感觉。

在深圳,很多人对景德镇陶瓷不太了解。 他们只是听说景德镇陶瓷不错。 他们哪里好,有多好,就需要陶瓷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希望将文化遗产植根于下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开的景德镇陶瓷馆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窗口,同时也将成为一个教育基地。 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来到深圳20年来,我的职业生涯从未改变过。 我深耕陶瓷行业,在陶瓷文化上做文章,也登上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快车。 一路走来,我走得很顺利。 我感谢这个时代。

疫情过去三年,有些人没有坚持下来,生意失败了。 其实没什么,

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 看看我的经历,我不也是从失败中爬出来的吗? 关键是心态,多反思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我应该做什么。

平时做好与人打交道,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助你。

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瓦器,所有的艰难困苦都不过是神的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诚挚邀请各界朋友来到深圳百合花镇景德镇陶瓷馆品尝美食,欣赏景德镇陶瓷艺术。

我不善言谈,但如果你和我谈论陶瓷,你就能聊很多。 期待在景德镇陶瓷行业协会与您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