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的孔乙己们要脱下“长衫”了,踏踏实实地去找个谋生的职业,比如送外卖、快递员、搬砖等。

这里的“长衫”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面子、学历、理想的工作。

孔乙己则是指那些有着高学历却无业的高校毕业生。

无业的孔乙己真的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无意去说,孔乙己脱下长衫就是短衫的骆驼祥子,而今年网约车注册司机数量和外卖员数量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我也不想说,那时的孔乙己还知道去窃书,而现代的孔乙己们如果去窃,则会一辈子影响他的就业、结婚和后代升学、考公务员;我更不想说,那时的孔乙己最多欠十九个酒钱,而现代的孔乙己们很容易欠着各种校园、社会贷,而且会从十九文变成天文数字。

我只想问一下,为什么一边媒体要孔乙己们脱下长衫,一边高校又要在新一年的高考中,招收新一批的孔乙己?

明明知道高校里某些专业毕业之后不会再有就业市场了,甚至是早已与社会应用脱钩;明明知道往年的毕业生90%都不会从事本专业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扩招?不停地给又一批的孔乙己们,穿上那3、4、5、6年后又要脱下的“长衫”?

就是为了缓解当年的就业压力吗?还是为了不让院校的专业消失,靠一个个学生赚钱?

亦或是,就像某个私营老板所说的,有时招聘个学历高的,不仅仅是好沟通,更主要是更长时间的教育会让其更听话。

还是说,要给那些现代孔乙己和孔乙己的家长们,一个虚幻的盼头?以为有了某个学历、学了某个专业就能把握命运,前程似锦?

错配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海外的教授王孟源就曾抨击过我国的高等教育。

他说,如今中国社会上的就业率问题,就是因为中国大学招收了太多的文科生,而大量的文科生专业根本无法与社会就业岗位所匹配,更重要的是随着AI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文科类职业将会被AI所取代。

所以,让孔乙己脱下长衫,讲成白话,大概率就是让无业的文科生去工厂、去工地、去城市里做体力劳动力。让他们去做跟自己本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甚至是他们本可以不用浪费4年时间和学费,就可以出色完成的工作。

就像今年被重点抨击的张雪峰,他存在的意义本就是避免普通家庭的学生,去报考一个大概率会成为孔乙己的专业。但很可惜,如今的他在学生们报高考志愿的前夕,因心脏难受暂被医院收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脱掉孔乙己的长衫,这是一个让普通人非常矛盾又痛苦的比喻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高考过线了,却不懂得如何报考志愿,迷迷糊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大学正常设立的专业,毕业了却发现找不到对口工作,当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却被人指责不要做穿着长衫的孔乙己。

所以,究竟是孔乙己错了,还是制造孔乙己的大学错了?

亦或是,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个体不去产生剩余价值就是错的。

编辑原创丨傲徕峰利哥

理智世界里的一个莽夫

更多内容,欢迎点赞、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