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向食与心咨询,近年来单位体检时大部分人都有甲状腺结节,同时发现女性大部分都有乳腺增生,男性则大都有脂肪肝或者前列腺肥大。针对这些不断增高的发生率,基因学家强调了遗传的易感性,微生物专家讨论了共生微生物的减少,食品学家提出食品的安全问题,农业专家强调了农药化肥问题,......。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首先说基因易感性,即便有所谓的遗传易感性也容易通过发病人数和群体总数的比值来判断是不是基因的问题;其次说共生微生物多样性问题,确实有可能有关联,但是并没有人证明这些疾病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微生物构型;再说食品安全问题,即便暴露在乱吃乱喝的生活环境里,并未确定人类的某些特定添加剂和这些问题的关联。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一.日益增加的内分泌问题与内分泌干扰物

甲状腺、前列腺问题和乳腺问题已经成为极其常见的事件,与此相关的癌症也成为了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根据全球癌症观察中心的数据,2020年前列腺癌和肝癌分别是男性中排名第二和第五的癌症,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则是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一和第五的癌症。中国女性的排名与世界一致,男性有差异。肝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分别是中国男性癌症发生率排名的第四、第六和第九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癌症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0年新增癌症人数占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的2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告诉食与心,说自己的一个亲戚,饮食挺健康的,也不爱吃零食,但是就得了癌症,反而另一个完全相反,完全不注意饮食,现在还好好的,癌症是不是跟饮食无关啊?

当然不是,不良饮食是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现代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但除了饮食之外,久坐不动、抽烟、喝酒、熬夜、环境有害物等因素皆有可能诱发疾病。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多个共同出现,控制其中一个只能减小风险,但不能完全阻止疾病发生。

在以往的文章中,食与心介绍过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本期重点关注一直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环境中那些影响健康的物质,这就是内分泌干扰物(英文为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写为EDCs,日文形象地描述为环境荷尔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分泌干扰物 (EDC) 特指那些能模仿、阻断或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化学物质。目前发现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EDC,这些EDC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双酚A、高氯酸盐、二噁英、阿特拉津(一种除草剂)、邻苯二甲酸盐、氯气、氟化物、阻燃剂、铅、砷、有机磷农药、汞、全氟化合物、乙二醇醚和多氯联苯等。

顾名思义,内分泌干扰物暴露会损害人体内分泌系统,诱发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乃至疾病,比如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除了生殖系统和甲状腺,人体还有其他多个内分泌腺体。说到这里,大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适龄女性很难正常怀孕的原因了吧。

二.人体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分泌系统是由多个内分泌器官和腺体构成的复杂网络,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配调节人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物过程,比如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功能,代谢和血糖,减缓人类的衰老速度等等。

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胰岛,以及睾丸和卵巢等。

下丘脑相当于内分泌系统的中枢,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决定不同内分泌腺体向血液释放激素的程序和时间,并将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关联在一起。

垂体是下丘脑的直接“下属单位”,垂体后叶分泌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垂体前叶分泌自己产生的激素,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激素分泌,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后,其循环浓度超过身体承受阈值时也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响应促激素的分泌,这就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负反馈调控。人们常听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就是通过这种负反馈机制来保持稳态。

甲状腺主要通过分泌甲状腺素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消化,同时也参与肌肉张力、生殖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以及血压和心率调控。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人体新陈代谢会减慢,更容易出现肥胖。

甲状旁腺通过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在血液和骨骼中的分配。

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激素调节人的昼夜节律,影响人的入睡和觉醒。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根据压力分泌激素,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从而影响人的压力应对、压力恢复、心率、血压、免疫和性功能等。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主要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调节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调节血糖浓度。

卵巢是女性性激素的主要来源,分泌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等激素,对于女性的性成熟、性健康和性功能(包括性唤醒、月经和生育能力)至关重要。

睾丸是男性性激素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泌睾酮等雄性激素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和性健康。

肠道不仅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可分泌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等消化激素,以及血管活性肠肽等影响免疫的激素。此外,人体95%以上的五羟色胺(血清素)和50%以上的多巴胺也是在肠道合成(主要为肠道细菌合成)。因此肠道的健康情况不仅仅影响消化,还与人的情绪、睡眠周期、保持警觉的能力和认知状态等直接相关。

下面4张表列出了人体的各个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内分泌干扰物与内分泌系统癌症

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如DDT可通过破坏神经发育来诱发癌症。还有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半衰期长达几十年,可在环境中持续存在。

过去几十年间,肿瘤特别是激素相关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这种趋势在中国非常明显。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三十年前癌症曾是罕见病,但是现在癌症已经成了常见病,几乎每个人的亲朋好友中都有不幸患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项对于过去四十年研究的系统回顾从3271篇学术论文中筛选出237篇,通过分析发现:

  1. 最常报告具有致瘤作用的 EDC 组是邻苯二甲酸盐 (63%),其次是重金属 (54%)、颗粒物 ( 47 %) 和杀虫剂 (46%)
  2. 研究最多的器官是乳房,对乳腺癌风险贡献最大的三种EDC分别是重金属、全氟化合物和烷基酚
  3. 前列腺是研究第二多的器官,前列腺癌风险相关的EDC主要是杀虫剂、重金属、双酚A、石油产品和多氯联苯
  4. 甲状腺癌风险相关的EDC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盐、杀虫剂(比如反式九氯、氯丹、马拉硫磷、林丹、甲霜灵和莠去津)、重金属(特别是镉和铅)、双酚A、多氯联苯和阻燃剂等
  5. 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风险相关的EDC主要是杀虫剂、重金属和多氯联苯
  6. 睾丸癌风险贡献最大的EDC主要是杀虫剂、多氯联苯和邻苯二甲酸盐
  7. 与卵巢癌风险相关的EDC主要是杀虫剂和二噁英

此外,EDC暴露也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除了生殖系统癌症,EDC暴露还会引起青少年性早熟和青春期提前,增加女性出现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流产、妊娠糖尿病风险;杀虫剂暴露能降低男性精子活性,破坏精子DNA完整性。

需要强调的是:EDC暴露对人体的影响具有代际效应。妈妈或者爸爸EDC暴露会增加孩子内分泌系统异常(比如甲状腺问题)、神经发育异常(如自闭症、多动症和智力发育障碍)和免疫问题的风险。

四.内分泌干扰物与其他疾病

除了诱发癌症,EDC暴露还可能诱发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骨骼问题风险。

EDC暴露可能引起或者加重免疫相关疾病,比如过敏和自免疫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系统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甲减)、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甲状腺机能亢进)、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另外,EDC暴露还可能抑制免疫,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响应能力,降低人体抵抗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能力

EDC暴露也会抑制神经细胞生长,诱发神经和精神疾病,比如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智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

食与心自己的研究也发现,不仅不良饮食与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DALYs)显著相关,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疾病(如头疼障碍、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疾病负担也与不良饮食显著相关。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农药使用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头疼障碍、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负担也在不断增加。甚至猪的饲养密度和家养动物(总)的饲养密度也与上述疾病的负担显著相关。

农药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会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心理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风险丝毫不足为奇。化肥的影响可能在于化肥中重金属成分的长期积累以及对于土壤微生物的破坏。

动物饲养密度的影响可能在于现代化的高密度饲养方式离不开抗生素和药物,而这些药物虽然可能促进动物生长并预防疾病,却扰乱了动物的肠道菌群,损害了动物排出有害物质的能力。随着家养动物被人类食用,动物体内存在的这些抗生素残留、耐药基因、药物残留以及通过饲料获得的内分泌干扰物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并在人体中进一步富集。因此日常饮食中动物类食品高的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往往更高,上述这些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五.针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努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不仅仅通过吃/喝摄入了内分泌干扰物,也可能通过接触或者呼吸摄入。人们面对的不是某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而是可能同时摄入多种内分泌干扰物,这些内分泌干扰物甚至可能在人体中长期积累直至引起明显疾病。

2001年5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主持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影响。

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核准该公约,成为公约的缔约方。中国于2004年6月25日也正式批准加入《斯德哥尔摩公约》。

目前,《斯德哥尔摩公约》已经30多种化学物质(基本都属于EDC)列入管控或禁止使用物质名单。但这些物质能在土壤和水中长期存在,以往使用造成的残留也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也已经在逐步禁止高风险农药的使用,但有些地区依然可能有人偷偷使用或者在公园等非农业土地上使用。中国2020年也开始禁止中药以外的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但养殖户私自添加或者大量用药的情况依然难以监管。另外,我国也开始限制化肥中重金属的最高含量。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注意控制这些有害物质,但日常生活中很多内分泌干扰物暴露依然是难以避免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来减少接触。

在随后的文章中,食与心会介绍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EDC,这些EDC主要是从哪来,怎样减少暴露风险,敬请关注!

参考材料

1.https://gco.iarc.fr/

2.https://draxe.com/health/endocrine-disruptors-how-to-avoid-excess-estrogen/

3.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2.114869

4.https://doi.org/10.3389/fnut.2022.957688

5. https://nlehs.nlh.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