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挂艾草,饮雄黄,吃粽子,赛龙舟……6月22日农历端午,宁波王升大博物馆尝试用真人秀,把我国种种端午习俗集中展示在他们自制的长9米、宽1.9米、高3米的大龙船上,以形象生动地宣传、弘扬、传承非遗文化,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民俗节庆文化。这也是王升大博物馆的彩色大龙船首次进行陆地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当日上午9时正,新安装了动力装置的庞大龙船,两边各披挂着“中国龙腾飞美丽藤岭”“端阳粽香飘古朴凤岙”大红横幅和王升大博物馆的黄缎馆旗,船舷二边各插上博物馆自己栽种、新鲜采摘的艾草,龙船甲板上端放着扎着大红花的满坛雄黄酒、满箩老宁波碱水粽、一色堆满粽子的古代大红祭盆和一盒盒礼盒装的粽子和咸鸭蛋,由一个头戴红帽的“舵手”把舵发动引擎,二个龙舟手飞快地象征性地“划”着大红缎布扎着的崭新船桨,载着船尾坐在龙椅上手拎古陶壶和大海碗快乐喝酒过端午节的老人,夺人眼球地把大龙船像彩车一样拉风地从博物馆院内驶出,直接开上了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顿时引来无数路人驻足、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大龙船穿街走巷开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开到了距博物馆30多里外的宁波横街凤岙村——博物馆长王六宝的老家,老家的乡亲们闻听六宝要开大龙船回家,早就聚集在村口翘首盼望。远远地看见高大的彩色龙船,便飞奔围上前来。在乡亲们的热情欢呼下,博物馆的十几箩筐粽子和咸鸭蛋一会儿便分发一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为何要在端午节首开大龙船?王六宝介绍说,“端午节”是我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意义非同一般;作为“宁波市非遗传承基地”的王升大博物馆,早已把弘扬、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且端午素有赛龙舟的民俗,正是大龙船“出水”的好时机;而粽子生产又恰巧是王升大博物馆的“王升大传统粮油食品加工技艺”列入宁波市级非遗名录的“重头戏”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至于大龙船为何要首驶凤岙?王六宝阐述道,凤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列祖列宗的生活足迹,有我的兄弟姐妹,有我童年的欢乐、青春的记忆、创业的脚步……在凤岙,我的父亲勤奋努力把祖上的王升大米店发展壮大;我的母亲辛苦俭朴把7个孩子拉扯成长;至今那里仍有我的亲人故友、父母的旧屋和我结婚成家翻盖的楼房,有我深深的牵挂和眷恋。所以,尽管我不会唱歌,但我还是写了一首歌曲,歌名就叫《金岙银岙不如凤岙》。我想在明年端午、“王升大传统粮油食品加工技艺”列入宁波市级非遗名录十周年之际,唱着这首歌、划着大龙船,再回故乡。(记者 南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龙船“航行”现场(南华 摄)

资料链接:
“端午节”于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非遗名录,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端午节非遗项目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3省4地的四部分内容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发粽子现场(南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