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印度总理莫迪访美引发一些印吹斯汀(喜欢吹嘘印度的人)开始集体高潮。印度这个国家有着谜一般的自信,但随着相互了解的增进,即使是最自信的印度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卫生领域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距。

从建国时与印度相差无几,到如今的天差地别,中国卫生领域的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不了解的人会调侃两句,还有不爱国的卫生吗;了解一二的人会说,爱国卫生运动不就是禁烟嘛。其实,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与群众卫生运动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为目的,改变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成阶段: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发动了细菌战争,带毒昆虫也洒落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毛泽东主席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在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里,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还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发展阶段:

1、除四害运动:1955年,毛泽东主席号召: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结合起来,对防治人畜疾病,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麻雀被定为四害主要是因为吃粮食,1960年将麻雀改为臭虫,后又改为蟑螂)。全国掀起“除四害”运动,四害大大减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卫生新观念。

人人动手、消灭四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消灭血吸虫病运动:1955年,毛泽东主席号召发起的“消灭血吸虫病”运动,消灭钉螺,根治血吸虫病。经过近50年多次反复艰苦的斗争,到2003年,血吸虫病病人下降到初期的8%,范围也大幅缩小,为祸近两千年的血吸虫病基本被消灭或被控制。后逐渐发展为对我国五大寄生虫(分别是钩虫、丝虫、血吸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的防治工作。

患血吸虫病的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边劳动边看病。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也许有人对他们不屑一顾,但赤脚医生的出现,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消灭吸血虫病、甚至是新冠肺炎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阶段:1981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明确把清洁卫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突破口。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开展“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活动,这项工作延续至今。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快农村厕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意义:健康与卫生,是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大事。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卫生运动广泛的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强化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道德,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社会风尚,让现代医学科学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具有改造和强化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