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月五,香粽龙舟鼓声喧。端午节,中国有,韩国有,日本有,越南、新加坡也有,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只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划龙舟,不免得其形而失其神,有买椟还珠之嫌。中国的端午节有别于其他国家,是因为这一天,我们会纪念一个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人——屈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源于《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辞的发源和最高成就都是《离骚》,所以楚辞也叫“骚体”,根据这种文体,后人衍生出了赋、骈文,也才有了汉乐府,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散文,都受楚辞的影响。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贾谊、司马迁、刘向、柳宗元、李白、苏轼都是他的粉丝。

风骚

出身贵族,却心向百姓。屈原跟楚国王帝一样,都姓“芈”。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而不是芈原。跟王帝同姓的屈原,天生就是贵族中人,但是他却写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千古名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众女嫉余之娥媚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以上描述,可以大概看出屈原对自己容貌的自信和骄傲。洁身自好、有点小傲娇是屈原的一个重要人格,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他宁死不屈、绝不自甘堕落、同流合污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来,人民纪念屈原,是纪念他忧国忧民、洁身自好的精神,虽遭世罔极兮,仍贵圣人之神德,远浊世而自藏。在端午节拜读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虽前不见古人,但心向往之:“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意思是世人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勾心斗角相互妒忌。又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意思是世俗浑浊、妒贤嫉能,喜好遮盖美的事物而宣扬丑恶的事物。

读到这里,我不禁悚然一惊,汗水汩汩而下,因为金钱和利益,我们变得多么贪婪、多么自私,有多少需要帮助的人被我们忽视,有多少颗心被我们伤害,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了多少次机会,有多少话,有多少爱,有多少追逐的梦想,我们从未去实现。屈原让文人墨客脱离了咬文嚼字的诘屈迂腐,脱离了舞文弄墨的故弄玄虚,脱离了风花雪月的“低级趣味”。

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五千年,是因为总有这样一群人,以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这种金子般闪耀的精神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杜甫“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后到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践行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屹立不倒。

从端午文化,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我们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感悟中华精神的突出特性。纪念、学习、传承,中华文明因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辈莫失望,精神不蒙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