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嫁得远,婆家离娘家一二百里,虽然不算太远,风俗习惯却大不相同。不管是饮食习惯,还是人情来往,芳芳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婆家人也不知体谅,一点不顾忌芳芳这个儿媳妇,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用他们的话说:入乡随俗,芳芳嫁到他们家,就得学着适应,没有婆家一大家人都迁就媳妇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芳芳虽然郁闷,但也没有太在意。她是个传统的姑娘,既然已经结了婚,没有原则上的问题是不会离婚的,她怕人笑话。大不了和公婆分开生活,各过各的就是了,好在老公吃饭不挑,芳芳做什么他都吃。

芳芳的日子不好不坏,就这样一天天过了下来,一晃芳芳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然而,有一件事情,让芳芳一直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五年前,芳芳的奶奶去世了。按风俗,她这个亲孙女和孙女婿都得亲自到场参加丧礼,甚至连公婆都应该去吊唁。但芳芳知道,公婆肯定不会去。果然,芳芳娘家的帖子送到公婆那儿后,公婆直接把帖子给了芳芳,让她自己解决。

于是芳芳请了假,带着不情不愿的老公一块回去了。到了之后,芳芳和老公要先到灵前哭一场。芳芳自然是哭得伤心,疼爱她的奶奶去了,能不伤心吗?芳芳老公却一滴眼泪都没有,连做个样子都不肯,还笑嘻嘻地东张西望。芳芳见了,心里很生气,只是不好发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发丧的日子,芳芳老公是亲孙女婿,要穿孝衣行叩拜大礼。他却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磕头?我们那儿就没这兴俗,鞠躬就行了。”弄得芳芳公母很没面子,又不好责骂女婿。芳芳气急:“让你干啥就干啥,哪那么多话!不愿意磕你就走吧,别给我爸妈丢人!”

芳芳老公看老婆生气了,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行了礼,总算把场面给圆过去了。回去的时候,他还一个劲地抱怨:“这大热的天还让穿孝衣,站在大太阳下三拜九叩,真是够了!”芳芳不想理他。只是,后来娘家那边再有什么事,她都是自己去走,再也不叫老公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芳芳打定主意娘家的事不求老公,她自己办就行了。婆家的事她却躲不开,不想管也得管,因为公婆就她这一个儿媳妇,很多事只能她去办。只是事情怎么办得她说了算,她才不想完全按婆家的规矩来,凭什么呢?

上个月,芳芳的婆婆不幸生病去世了,享年七十整。看着两个姑姐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芳芳心里却没甚感觉,她跟婆婆的感情还没深到能为之流泪的地步。

老公对芳芳说:“妈走了你怎么不哭?你看不到两个姐都哭了?”芳芳奇怪:“你姐哭是因为她亲妈没了,那也是你亲妈,你怎么不哭?”老公说:“我们这儿老人走了儿媳和女儿一定要哭,儿子不用哭。”芳芳不置可否:“那是你们这儿的风俗,跟我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婆的葬礼上,芳芳一滴眼泪没掉,这可气坏了公公:“你妈没了你居然连滴眼泪都没有,真是太不孝了!那等我走了你也这样?我养儿子娶媳妇有什么用?”芳芳反驳:“我这都是跟你儿子学的,您问问他我奶奶走的时候他是什么态度再来指责我吧。”

芳芳问心无愧,婆婆的丧礼是她和老公一块办的,够意思了。至于哭不哭的,都什么时代了还拘泥于形势?哭了婆婆也听不见。至于公公,他想生气那是他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芳芳公公再生气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让儿子离婚吧?他真是后悔,不该让儿子娶个外地的,一点不听话。要是娶个本地的多好,什么矛盾都没了,可惜后悔也晚了。

经此一事,芳芳和老公的关系更差了,不过她也不在乎。都是中年人了,夫妻感情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日子能过就过不能过就分。这年头,老天饿不死瞎雀,只要不懒,怎么都饿不着,谁离了谁都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入乡随俗,可不是只能女人随男方的风俗。应该是婆家亲戚有事随男方的风俗办,娘家的亲戚有事随女方的风俗办。既然是异地婚姻,风俗不同在所难免,这些一开始就应该预料到。

夫妻之间,无论是不是异地婚姻,遇到事情都应该好好商量,互相理解意见达成一致才能避免矛盾,才能让家庭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