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各级境界,而其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表现疆域和行政区划。在古代,地图不仅表现了行政区域,其本身就代表了行政归属。

发生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燕国拿上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来取信于秦始皇,进而刺杀秦王。

可见,地图对于行政区划和归属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政区划表现在地图上只是那些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而其实背后代表的是行政权力的划分,是国家权力在空间或者地域的分割和配置,更是资源和利益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古今中外从统治者到人民大众都关注行政区划,其原因也在于此。

反过来,这种分割和配置是否合理,又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政府的管理是否有效,经济的发展是否积极健康,社会是否和谐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源于秦代的郡县制,秦以前采用的是分封制,秦建立后,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根据当时的统治和军事的需要,考虑到地理分界线、民族聚居、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因素,分为 36 个郡,其后又逐渐演变成41郡,成为中国版图的基础和当今行政区划的始祖。

若想继续了解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请点击阅读:古装剧刷剧指南:这些行政级别得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七十余年间,根据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行政区划做过大大小小多次调整,每一次调整必然带来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地图上线条和色块的变化记录了新中国行政区划变化背后的历史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之后,经济不断融合,交通不断快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资源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在观念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因自我发展需要而自发组合的区域经济体不断出现,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它们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突破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农耕社会观念的局限,引入了更多的经济、文化的元素,更加强调上下关系的有效性和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现代管理理论的推行,也在冲击着传统的行政区划观念,它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分析并运用理论来设计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又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区划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哪个地方归属哪里,其核心还是全面实现国家有效管理和地方政府机构顺利实现各种职能,因此其调整和变化必然是建立在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无法预测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会如何变迁,但地图将会以自己特有的语言描述和记录下那些变化,向后人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

这,便是地图的魅力吧。

【本文来自《地图》杂志2009年3-4月号,双月刊,总第107期,有删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