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选调生是党和国家的后备力量,是我党的重点培养对象。未来社会的进步,国家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选调生的“星星之火”。我们选调生应加倍珍惜在基层淬炼的时光,脚踏实地,奋勇争先,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让青春之火绚烂在广阔的山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摆正身子,基层锻炼是干事创业的“培植期”。回忆自己插队当知青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在那个年代,总书记把条件极差的农村当做砥砺人才的“赛场”,下地挑粪、种菜拉煤,什么活都干,在劳动中磨炼心智、体察民情,学习群众语言,被乡亲们称为“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总书记亲身经历为我们新青年树立了榜样。我党一直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刚出校门的选调生,工作经验欠缺,生活阅历尚浅,群众观念还不牢固,不能真正体会到“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含义。所以,我们选调生要将工作的激情发挥到田野乡间,俯下身子为群众干实事,积淀自己,沉心修炼,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磨炼意志,基层村镇是“三门”干部快速成长的沃土。选调生是党和国家精心挑选的“小树苗”,基层村镇是营养丰盛的良田沃土,如何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取决于我们如何汲取“养分”。很多选调生不适应基层的生活,总是感叹条件差、事情多、矛盾复杂。这时候,我们要从学生的“舒适圈”跳出来,调整心态,把基层当作干事创业的“先行站”。基层有着广阔的天地,是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堂。在基层工作中,要迎难而上,持续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矛盾,把群众的“鸡毛小事”看作自己的“心头大事”,这既是每位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另一个角度讲,也是我们基层干部迅速成长、积累经验的好机会。

步履不停,调查研究是选调生驻村破解难题的法宝。选调生来到基层,面对繁杂的工作、群众的诉求,往往一筹莫展,全身力气打在“棉花”上无法施展,这时候就一定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村情,知晓村貌,多和群众交流,与村里老者拉家常,问民需、晓民意、解民忧,逐步练就基层工作“硬本领”。在调研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深入思考,深入钻研,多向与同事和前辈沟通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把学到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起自身的工作之道!

作者:孟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