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读过很多古人诗词,喜欢很多人的作品,如果说一定要选择一个心中最爱,一定是是辛弃疾。他的词既有《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疆场征战之大气;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闲适;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感觉。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描写的是宋代元宵节的景色,通过作者细腻华丽的描写,呈献给大家一个栩栩如生的宋代元夕景色。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大的节日,很多词人都有描写元宵节的作品留存。

辛弃疾的这首诗除了通常大家理解的小儿女私情之外,还有说法是他自己心情的一种写照。那个时代的南宋皇帝一直改不了对外软弱无能的表现,对于收复失地,抵御金国并没有多大的热情,当时的他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并不受朝廷重用,而他就在这首词中把自己比喻为站在热闹之外的那个人。体现一种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辛弃疾南宋时期山东济南人士,号稼轩,是中国浩瀚文学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在他出生的时候山东一带已经沦陷,他祖父虽然在金国任职,但是一直希望南宋皇帝能够收复失地,让中华大地能够再次得到统一,所以辛弃疾很小就立有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志愿。辛弃疾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二十几岁就开始带领义军杀敌,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二十五岁那年被皇帝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虽然辛弃疾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全部投入到抗金之战中,但是偏安一隅的南宋皇帝对于收复失地没有多大兴趣,所以他的抗金之路磕磕绊绊,一生起起伏伏政治生涯并不顺利。《青玉案》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三十五岁(雕月先生所说,这个我真没有他研究透彻,谢谢)。可除了儿女私情和高士之风,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呢?

辛弃疾先生屡立战功,心底也有收复失地的决心。可是这时候已经离他参军作战已经十几年,回首往事可能也会偶然觉得收复失地无望,忽然起了归隐之心也是有的,毕竟每个人一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神情恍惚的那一刻。就是在元夜这一天晚上,辛弃疾也出来赏景,他看着城内灯火通明,处处笑语欢声,忽然心生感触:自己这一生追求战场的胜利与欢呼到底是对还是错?或许自己该安安静静的做一个隐士才是最好的生活呢?而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人正是辛弃疾先生想象中隐士应有的那个样子,也是先生自己在渴望中看到的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