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可滥杀”,而实际上这货心口不一,在他的纵容之下,千年古城杭州一夜之间到处残垣破壁,尸横满地。

1274年6月,忽必烈以南宋宰相贾似道扣押元朝大使为借口,悍然发动对南宋首都杭州的大规模讨伐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汗

蒙元官兵一路上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抢掠平民,无恶不作。元江南释放总统嘉木扬喇勒智(一作杨琏真迦)派兵挖掘了南宋皇陵,掠走大量珍宝后,将帝王后妃的尸骨拖出坟墓,与牛马骸骨混杂在一起,丢弃于荒郊野外。

早已死去的皇帝宋理宗首级也被一个叫杨琏真伽的和尚割下来了,头盖骨被做成了酒碗,带到了元大都的皇宫。镶嵌金座,配以宝石金盖,宋朝的皇帝最后的归宿成为了别人的酒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理宗的头盖骨

蒙古人还拆毁临安宫墙,建“镇南塔”,肆意侮辱南方汉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观

南宋苦心经营的锦绣城市杭州城,富庶繁华不复存在,“杭人悲感,不忍仰视。”灭宋大局已定,忽必烈解除了禁酒令,同时默许官兵抢夺民众的财产与妇女。

1275年冬天,伯颜兵率部一万人从镇江出发,攻打常州、平江(苏州),南宋副统王安节、守将姚訔[yín]等率壮勇三千人,护国寺万安、莫谦之长老率五百僧人坚守常州。

伯颜亲自在城南督军,命令汉奸王良臣驱使民众人工堆土,然后安置炮台,向城中发起猛攻,守将姚訔与将士浴血奋战,拒不投降,官兵全部阵亡,五百和尚也都战死,王安节、陈炤、胡应炎等将领转入巷战,不久皆为国捐躯。

遭到如此顽强抵抗,令伯颜恼羞成怒,他下令屠城,常州城“止有七人,伏于桥坎获免。”文天祥被俘北上,忆及蒙元官兵屠城,感到无限哀痛:“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

1352年,就在腐朽的元朝即将灭亡之际,统治者的屠杀行动还在持续,元军先后在徐州、杭州进行了野蛮的屠城行动,同时计划灭绝天下张、王、刘、李、赵五姓的汉人。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揭竿而起,这个罪恶的计划才不得不取消。

再看元朝通过达鲁花赤(蒙古官名)对江南进行统治,这个职务一定要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来担任,没有汉人的份儿。

再看看元朝政策“富夸塞北,穷极江南”就知道了。

在元朝彻底统治中原以前,漠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畸形的繁荣,其中以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为代表。在当时,哈拉和林是庞大帝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众多商旅和使臣汇集于此,同时被蒙古大军掠夺的财富也在此地堆积如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

据1254年到和林访问的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内有市场;一为汉人区,居民尽是工匠。此外,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观,两所清真寺,一所基督教堂。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哈拉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

随着忽必烈当权,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逐渐转移至汉地,元朝建都于燕京,成为所谓的大都。虽然,政治中心转移了,但是蒙古人从来没有忘记经营自己老家,继续奉行草原本位主义。

由于漠北地区苦寒,当地人根本抵挡不住严酷的自然环境,所以经济基础十分脆弱。一旦到了灾荒之时,就要南下抢掠。如今漠北和中原合为一体,蒙古统治者直接抽取中原的血液,支持漠北地区发展,其中又尤其以江南被掠夺得最狠。

元灭宋之战,江南基本传檄而定,所以没有遭到破坏,成为整个帝国最繁荣的地区。但是当地的政治地位也相当低下,属于最底层的南人,所以元朝对当地课以重税,源源不断的财物不断输入漠北。

为了维持草原陪都上都的供应,每年要从中原调集米粮五十万石。在中原的支持下,漠北漠南地区出现了不正常的繁荣,明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却成了可以与中原媲美的商业区。

特别是上都的市场,有人形容是“煌煌千舍区,奇货耀日出”,当地商旅滚滚,手工业极其发达。草原上的哈拉和林也是一样,成为手工业的基地,而在那里的很多工匠,都被蒙古人掠夺来的。

漠北地区经常发生灾荒,蒙古统治者经常调运大量粮食支援当地。同时还调集汉人去当地发展农业,进行军垦。但是苍茫的漠北就像无底洞一样,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根本无法发展起来,汉人的大量财富白白地被大漠所吞噬。

同时,在漠北还滞留着大量蒙古王爷,他们虽然居住于漠北,但在中原地区往往有封地。他们通过元朝发达的邮传系统,将汉地的财富大量属于漠北,供他们享受。这些财物在路上的损失,都不计其数。

蒙古人用汉人的财富来供应怎么也发展不起来的漠北。造成了“富夸漠北,贫极江南”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骑兵

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后,蒙古高原再次成为欧亚大陆最为内陆和闭塞的地区之一,蒙古人也未能将从中原和其他各民族学习的软文化带回蒙古高原,甚至明朝史料记载到16世纪时,蒙古人还是连铁都不会自己造。蒙古地区再次回到了成吉思汗之前的野蛮社会。

参考书目

《蒙古民族通史》 曹永年

《成吉思汗一族:世界征服者史》(日本)陈舜臣

《出使蒙古记》(英国)克里斯托福·道森

《元史》宋濂

《阴山汪古》盖山林

《帝国的背影:1368年后的蒙古》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