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畴
一个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
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
如何通过植树造林、治理石漠化
让石漠荒山变成绿水青山
实现绿富美的结合
和小布一起来看
99.9%的面积是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曾被国外专家认为“基本丧失人类生活条件”。1985年,西畴县提出“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30余年的绿化,让昔日石山成为今朝绿海。

面对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
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的
生存发展困境
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
用热血汗水与石漠抗争
挺起脊梁向贫困宣战
1990年12月3日
王廷位、刘登荣等基层党员干部
带领蚌谷乡木者村300多名群众
在乱石丛生的“摸石谷”
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

资料图
这一炮
点燃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的精神之光
30多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西畴人以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奋斗精神
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
探索出了
“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
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
“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式
走出了一条石漠化治理绿色发展之路

西畴县城全景 陈飞 摄
新时代10年
西畴全县人工造林及退耕还林30万亩
封山育林23万亩,林地面积达151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83%
治理岩溶面积423.32平方公里
石漠化面积247.06平方公里
实现了从石漠遍布到喀斯特绿洲的美丽蝶变
2021年
西畴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
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西畴县认真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如今
穿行在全县石漠化最严重的三光片区
生态之绿,产业之绿,点染石旮旯
一片片茂密的猕猴桃林枝繁叶茂
一排排整齐的石埂如带如丝
令人再难与老照片中
那荒凉的石漠化景象联系起来
从前
“树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
姑娘也跑光”的 “三光村”
现在成了“光荣脱贫、光彩夺目
光明前景”的 新“三光村”

治理后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面对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极端困境
西畴人用奋斗书写奇迹
将绿色发展践行在荒山中
在嶙峋石漠走出了 一条
绿色发展之路
在广袤的云岭大地
“西畴精神”始终焕发着光芒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
“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
“西畴精神”激荡着云岭儿女的奋斗豪情
是激励各族群众持续艰苦奋斗的
宝贵精神财富
综合自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云南日报、“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资料:文山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