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中山胡辣汤郑州总店外景

5月下旬,知名美食评论家董克平来郑州参加活动。河南日报传媒小编陪同董克平去往顺河路与紫荆山路交叉口的郑州方中山胡辣汤总店,去品尝胡辣汤。

那是一个下雨天。

但是众多食客还是打着雨伞站在售卖胡辣汤、水煎包、牛肉盒几个不同食物的档口前,看着他家的职工们在明档操作间内动作娴熟地包着包子、炸着油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365天,天天都要排队取餐的郑州方中山胡辣汤总店

头盔上竖着卡通螺旋桨的美团小哥,在进门的西北角处排队领取外卖早餐。

因为队伍过于庞大,外卖小哥们的队列蜿蜒排到了大门外。

董克平惊讶于外卖取餐队伍的人数壮观,拿着手机走过去,拍了许多的照片。落座后他还感叹几句:“美团小哥能有这么多,还是挺罕见的。郑州人是真心喜欢方中山胡辣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名美食评论家董克平(左二)

因为董克平在国内美食圈的名号响亮,老板方中山也一起吃了早餐。

但河南日报传媒小编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太嗜辣的董克平,似乎适应不了方中山胡辣汤浓郁强烈的辣度,只品尝了几小口,就放那没在动,一直在吃油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包的包子,吃着就是香

方中山胡辣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辣的呢?

河南日报传媒小编在脑海中找寻最早喝他家的味蕾记忆,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彼时的河南日报社,尚在纬一路1号办公,距离开在顺河路上紫荆山公园东南门马路对面的方中山胡辣汤并不远。

年轻的我们,经常约着同事骑着自行车过来喝胡辣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腾腾的炸油饼出锅了

那个时候的方中山,还是一位小伙子。他经常站在汤锅后面,给食客们盛汤。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

一大盆火热滚烫的胡辣汤冒着热气香气四溢,年轻的方中山一碗一碗地给食客们盛着汤,间或拿起桌台上的白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

当时他家的胡辣汤,色泽是深褐色的,和现如今黄澄澄的颜色呈现,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现如今这么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厨师把刚刚做好的胡辣汤添到汤锅中

方中山胡辣汤的辣度与色泽的巨大转变,应该是在千禧年之后。

方中山胡辣汤搬迁到顺河路与紫荆山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位置后,他家胡辣汤的出品辣度与汤体色泽,开始具备了现如今出品呈现的雏形。

河南日报传媒小编当时了解到的背后原因,还是因为方中山胡辣汤将自己的品牌定位,更多地于年轻人的口味需求,牢牢地结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方中山胡辣汤的汤体色泽是黄澄澄的

而辣度的接受程度,是考验一个人胃口是否年轻态的“试金石”。

如今回望,方中山胡辣汤的这次产品转型,是成功的。

从那以后,方中山胡辣汤也从原本影响力只能覆盖黄委会片区、金水区局部影响力的早餐品牌,一跃而起,成了代表郑州早餐市场的知名胡辣汤品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品套餐,右边的小碟子里盛的是切片卤凹腰

随着方中山胡辣汤的品牌崛起,郑州早餐市场胡辣汤品类一家独大的局面,也逐渐形成。

到武汉吃热干面当早点,来郑州喝胡辣汤当早餐的饮食习惯,开始牢牢养成并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早餐第一选择。

20年前的一次产品转型,成就了方中山胡辣汤在郑州早餐江湖中的龙头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食客吃的津津有味

而无数年轻粉丝拥趸们的热情追捧,又将方中山胡辣汤的畅销神话持续地接力了下去。

方中山胡辣汤应该感谢粉丝们冒雨排队的品牌忠诚。

粉丝们也因为这一碗选材精良辣到不太合理的胡辣汤,而对郑州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些于味蕾记忆中久久难忘的家乡味道。

谢谢方中山胡辣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情的食客,在展示他的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货真价实的牛肉盒馅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包的牛肉盒,吃着更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馅足料,焦香酥脆的牛肉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块钱一碗的优质胡辣汤,最受食客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装时尚、服务热情的迎宾服务员

撰文:张锐

摄影:王少凡

编辑:王欣 庞椿婷

校对:李婷

策划:高亢

出品:河南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15038272739(同微信)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