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竟然隐藏了惊人的秘密,1945年,日本还剩700万大军却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其中有没有猫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这其中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闻?美国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日本投降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美苏争功

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国内经济遭到毁灭打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逐渐扭转了局势,终于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之后的战场中,美国先后赢下了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同时在东南亚战场,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日本军队节节败退。

至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防御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基本上控制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在中国战场上,日本由于陷入中国的持久战,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的打击,物资的供应问题,让日本军队也陷入疲软状态。

1944年6月16日,从中国成都起飞的美国B-29轰炸机,轰炸了日本九州,第一次将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轰炸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

1945年7月,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达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工业生产下降了近70%,已经面临经济全面崩坏的地步。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向全世界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强烈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而此时的日本还不死心,将希望寄托于苏联身上,企图通过在1941年与苏联签订的《苏日友好条约》,让苏联在其中调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苏联在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就已经表明,在欧洲战场结束之后将对日本宣战。

《波茨坦公告》发布后,日本主降派和主战派的争吵也开始愈演愈烈,最终日本主战派占据了上风,叫嚣着要“一亿玉碎”

同时,还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刊登了《波茨坦公告》的原文,并在评论中将公告中的内容说成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玩意。”

日本的这种挑衅举动彻底惹怒了美国,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广岛居民死伤无数。

日本裕仁天皇此时已经决心结束战争,焦急地等待着苏联的答复,但在8月8日却得到了苏联向日本宣战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原本和美国定于8月下旬参战,但由于美国使用原子弹,让苏联估计日本投降在即,于是提早向日本宣战。

因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让蒋介石向苏联许诺,在战后,苏联将享有在长春、旅顺、大连铁路的特权。

在美国在8月8日苏联宣战的第二天,又向日本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目的也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日本投降中的作用。

“无条件投降”变为“有条件投降”

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真相,1945年,日本全部无条件投降真的是无条件吗?当年亲眼目睹了日本投降仪式全过程的黎秀石教授道出了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历史,日本在战败投降之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一直拒不向被侵略的人民道歉,日本右翼分子更是不断美化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等罪恶事实。

种种行为,不禁让人思考,如此猖狂的日本当年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当年身为记者目睹了日本投降全过程的黎秀石教授,在其文章中提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

据黎秀石教授所讲,他在细看日本降书之后,其中并没有写明“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句,里面只是写着日本军队以及一切军队指挥官和其本身下的军队无条件投降。

而且在1945年8月10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向美国提出在不改变日本天皇体制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

而在8月12日,美国以广播的形式答复了日本,其内容是:

“自投降之时起,日皇及日本政府之国家统治之权限,为实施投降条件起见,应置于采取其必要措施的盟军最高司令官限制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这种答复就相当于同意了日本不废除天皇的条件,只是将他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受制于盟军的最高统帅之下。

但是美国的这个决定,完全违反了当时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规定的两大受降条件:日本军国主义必须铲除;日本战犯将交付审判。

而历史事实是,日本天皇本来就是日本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统帅,从最开始的侵华战争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所有的侵略战争都是他同意进行的。

因此,日本天皇应该得到审判,但是美国这种做法,等于在日本还没有正式投降之前就答应了保留日本天皇体制,变相的保护了日本裕仁天皇。

也正是美国的这一决定,也给了日本人得寸进尺的机会,裕仁天皇在得知美国同意保留他的皇位之后,在8月14日,向日本全国人民颁布了受降终止战争的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诏书中,日本人根本没有提到要向盟国投降,字里行间只是表示接受由中、美、英、苏四国所提出的共同宣言。

并且在受降诏书中,将自己的侵略行为解释为:“当初自己向他国开战是为了自己生存和保持东南亚的安定。”

这句话也是日本至今都不承认当初侵略中国的依据。不管是1943年中、英、美三国举行的开罗会议,还是1945年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表明了日本需要无条件投降。

但是从日本天皇提出保留天皇制度,到日本投降变为军队投降,种种事件都说明了无条件变为了有条件。

需要废除的日本军国主义天皇制度,到最后也变为了保留日本裕仁天皇的地位,那为什么无条件会变成有条件呢?美国为何对日本政策来了一个这么大的转变呢?

美国的企图

这是一件不为人知的真相,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最终变为有条件投降,美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日本投降之际,美国当时虽然知道日本裕仁天皇已经决定要投降了,但是当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派兵在日本登陆,而且当时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依旧在叫嚣要继续反抗。

而美国之所以答应日本裕仁天皇,不废除天皇体制,也是为了防止日本主战派从此再也没有了约束,那么依靠着日本剩余的几百万大军,势必会顽抗到底。

因此美国一反之前的决策,决定保全裕仁天皇,利用他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而在日本投降的受降书上,原定为“日本国”无条件投降最终变为了“日军”无条件投降,但是实际上,美国也并没有监督日军无条件投降。

在日本投降之后,日军参谋本部让投降的日本军队烧毁了一切机密文件,日军在侵略中所实行的毒气、细菌、“三光”等恶劣罪行的记录都被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日本在后来的新闻上也披露,日军投降后在中国留下了“化学”炮弹大约有200万枚,大部分都藏在地下。

这些化学武器在后来因为腐蚀等原因,有毒物质开始流出,出现了不少危害我国人民和环境的事例。

而这些化学武器因为日军在投降时,故意将记录的资料烧毁,所以一直无法全部将其寻找出来,直到今天还没有把隐藏在各地的毒气弹全部清除。

而在当时,日本也参加了禁止化学武器的条约,条约规定了成员国要在10年之内清除抛弃在其他成员国的化学武器,但是日本直到今天也没有履行条约。

这些行为很明确地说明了日本是故意违反无条件投降,目的就是为了销毁自己罪恶的证据,掩护自己的战争罪犯,也是变相的抗拒另一个审判战争罪犯的受降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美国还在事后违反了受降书中的另一项受降规定,即:严禁日本拥有军事工业,当时盟国商定要将日本的800多个军事工厂作为赔偿,分给中、美、英、苏四国所用。

但是美国不仅纵容日本政府将一些军需物资秘密的转为民用,而且在后来,独揽日本大权的美国,将这些工厂先后还给了日本,交给私营企业来运营。

并且美国还不顾盟国的反对,公然扶持日本发展重工业,从此后几十年美国的表现来看,美国已然将日本当成了自己称霸全球的一个缓冲之地。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中,德国和日本同样都是战争的最大元凶,也同样都是无条件投降,但是两国无条件投降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德国在战后,敢于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诚心地向其侵略过的国家道歉谢罪,而日本则是千方百计地销毁自己的罪行,美化自己的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