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真格!多个城市地铁规划被取消,释放什么信号?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在“铁公基”主导的大基建时代,地铁是很多城市着力推进的基建明星项目。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有37个城市已经开通了地铁,从运营里程只有46.2公里的芜湖地铁,到运营里程超过800公里的上海地铁,中国地铁的发展成果非常显著。

然而今年以来我国地铁建设却出现了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根据媒体报道,成都地铁由最初规划的55条被缩减为了36条,南京地铁则被取消了3条,深圳地铁被取消了4条,杭州地铁被取消了9条。国家此举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最响亮的名片,我国四座一线城市就包揽了全国地铁运营里程的前四名。然而作为一项由财政投资修建的基建项目,地铁的盈利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城市的管理者们。

以上海地铁为例,虽然坐拥魔都的黄金区位优势,但是上海地铁的经营也充满了挑战。根据上海申通地铁公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该公司扣除各种补贴后的净利润还不到1600万元,这对于一家总资产超过25亿元规模的企业来说的确有些拿不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地铁尚且如此,其他中小城市的地铁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以呼和浩特地铁为例,这条主打草原特色的地铁2022年的净利润仅为171.54万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市去年对地铁项目的财政补贴金额高达23.36亿元,所以呼市地铁的盈利状况的确比较堪忧。

不过和地铁项目的盈利压力相比,修建地铁产生的地方债问题恐怕才是国家下决心叫停部分城市地铁规划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房地产行业陷入衰退的影响下,之前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的城市都面临着财政收入减少的巨大压力。以杭州为例,作为全国土地财政依赖度最高的城市,杭州去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仅为1815亿元,相比2021年减少1317亿元。

土地收入锐减,让杭州的财政压力陡然上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地方债余额达到3682.84亿元,比2021年增加了231.24亿元,收入减少的同时债务却还在保持增长,杭州在这种财政状况下的确不适合修建太多的地铁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项目被纷纷叫停之后,有三个信号最值得我们关注:

1.“新基建”投资力度增大。在后疫情时期,国家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随着地铁投资的降温,各地可以投入到新基建中的资金会越来越多。

区别于传统重资产的投资模式,包括芯片、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基建项目将会更加偏重技术领域、人才领域的投入。现在我国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高新技术卡脖子问题,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国家会更加努力的支持新基建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民生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地铁看似是财政扶持起来的项目,但实际上每一个居住在当地的市民,都会是最终的买单者。在地铁造成的债务压力越来越重之后,城市的管理者们就会想方设法“创收”,而这些办法无一例外都是以牺牲市民利益为代价。

随着地铁热的退潮,地铁城市的债务压力会逐步得到缓解,不仅类似“慧泊事件”的乱象会彻底消失,市民所享受到的福利补贴也会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包括宁波、洛阳、呼和浩特等地都启动了地铁免费乘车活动,这无疑是老百姓都愿意看到的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各种灰色利益会越来越少。谁都无法回避地铁等传统基建项目所存在的灰色利益问题,这些投资规模巨大的基建工程往往都会是不法分子眼中的致富良机,很多城市的地铁项目都爆出过类似的负面消息。

比如2017年曝光的“奥凯电缆事件”,涉事公司的问题电缆涉及成都、合肥、西安三座城市的地铁,其中的灰色利益问题触目惊心。在地铁项目缩减之后,国家对新建地铁的审批将会更加严格,类似奥凯电缆这样的黑心企业将会失去生存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地铁固然是造福一方的重要工程,但是过度建设却会带来各种我们无法承受的负面后果。公共交通工具不只一种,我们完全可以用增加公交、轻轨等低成本交通工具的方式,来取代地铁。

那么你觉得地铁取消还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