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区域阴雨天气不断,出现了多年难遇的“烂场雨”,眼睁睁看着小麦在田里霉烂变质,令人非常心痛。

有人说今年是赶上了十年难遇的“早入梅”,雨季早、时间长。什么是“梅雨季节”呢?今年啥时候入梅?

1·什么是梅雨季节?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宋人贺铸的妙句,写的就是梅雨季节闲愁思绪。

一般情况下,在芒种和夏至节气前后,总会出现一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气。夏季的高温,加上长时间降雨带来的潮湿,各种东西都很容易发霉变质,所以人们就把这时候的雨叫做“霉雨”。刚好这时候也是梅子成熟时节,所以又被叫做“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续下雨的这段时间就叫“梅雨季节”。“梅雨”开始的那天叫“入梅”或“立梅”,结束的那天就叫“出梅”或“断梅”。

明代《五杂炬俎·天部一》中记载: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老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

每年梅雨季节并不固定,时间长短、入梅、出梅时间等也各不相同。并且因为各地气候天气不同,通常南方入梅会早一些,北方相对来说会稍晚。

2·梅雨季节早晚大不同

梅雨季节从开始的时间来分,有“早梅”“晚梅”和“倒黄梅”,入梅时间不一样、后期的天气状况也不一样。

人们把芒种之前就开始的连阴雨叫“早梅雨”,这段时间大地气温还不算太高,降雨又会带来降温,所以早梅雨会让人感觉冷飕飕的,民间“不吃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老法,说的就是这种天气。

晚梅又叫“阵头梅”,来得晚、雷阵雨多,近7月才来,差不多十来天就又过去了。老话说“早入梅雨不休,晚入梅旱断伏”,称早入梅雨多,晚入梅干旱。

除此之外,还有“长梅”“短梅”和“空梅”的说法。长梅持续时间比较长,虽然并不十分常见,却总伴随水涝灾害,一般早梅雨时间都比较长。

短梅刚好相反,有些年份也就下两三场大雨,还没感觉有“霉味儿”就结束了。

空梅的雨比短梅还要少,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年份,大多都相当干旱,民间“短梅地发白,空梅湖底开”,说的就是这两种情况。

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倒黄霉”,说的就是雨季结束后不久又来一段时间的阴雨,谚语称“小暑雷声响,黄梅倒回来”,雷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相搏而发出的声音,小暑有雷声,代表二气相持、天气不稳定,雷阵雨会比较多。

3·今年啥时间入梅?

按古代流传下来的规则,入梅按区域不同有两三种规则,一种是按“芒后逢丙入梅,小暑遇未出梅”来计。今年芒种是农历四月十九,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就是第二天的“丙申”日,也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入梅”。

小暑节气是在五月二十,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是五月二十五的辛未日,这天就是“出梅”。因为今年芒种节气之前就一直在下雨,出梅时间又晚,所以不少人说今年是“早立梅”和“加长梅”。

这种天气雨水特别多,断断续续一下就是三、四十天,有时候还会更长一些,之后又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和燥热,无论是对人和动物,还是各种庄稼、瓜果等,都不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是按“芒后逢壬入梅,小暑逢庚断梅”来计,今年芒种后第一个壬日是四月二十六的壬寅日,这天入梅;出梅是在入伏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庚午日。

古籍中称:五日得壬,则梅高五尺;十日得壬,则梅高一丈。多则水涝难种。

“梅高”反映的是梅雨季节长短,今年芒种后第七天是壬日,就是“七日得壬”,也就是“梅高七尺”。虽然不能算是最坏的情况,却也已经相当叫人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