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国股市,即使是专业投资者(股票型基金),想战胜市场通常也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按照一些投资教科书的统计,米股市场96%的股票型基金是跑不赢指数的,能够战胜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占比不到区区的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统计数据可能会让许多人觉得难以置信,因为以我们对于A股市场的印象,貌似能够跑赢指数的股票型基金好像比比皆是,且不谈冯柳、张坤这样的大神,似乎随便一个小有名气的基金经理表现强过市场都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据万得资讯数据,2004-2021年国内所有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4.14%,而2005年底-2021年底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涨幅只有11.05%,如果考虑到分红因素,撑死也就13%的年化收益率。A股市场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水平强于指数表现,显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与美股截然不同的现实情况呢?这大概与市场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知道欧美市场早就完成了去散户化历程,散户个人买卖股票的占比非常小,80%以上的市场参与者都是机构投资者,那么事实上就是一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PK,战胜市场就相当于要打败其他专业投资者然后脱颖而出,其难度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而A股却是一个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充斥着大量缺乏专业知识、可靠信息甚至不具备基本素质的业余人士,因此一个知识体系、信息量相对领先的专业投资者很容易对这些业余人士形成降维打击,从而轻轻松松取得平均水准以上的收益成绩。

既然如此,那么是否意味着国内的股票型基金是比指数基金更好的投资选择呢。就我个人的看法,确有必要的时候,我依然会首先考虑选择指数基金,而尽可能地去回避股票型基金。这其中除了有摩擦成本方面的考虑之外,更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选择基金的目的是为了省事,简单的讲就是将动脑筋、费心费力作出投资选择的事情交给别人,而让自己获得更多轻松自在的时间享受生活。显然,冲着这一目标来讲,指数基金实在太适合不过,不需要操太多心,跟随市场随波逐流即可;反之股票型基金本质上是在选择基金经理,这个过程其实比起选股未必轻松到哪里去,并且很多基金还有中途换人的可能,长期持有的底气和信心明显比指数基金弱一大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无论股票还是基金,要想获得理想的收益,介入时机都非常重要。指数基金的低点其实很好判断,PE值、PB值处于较低历史估值区间内,且市场情绪涣散、表现低迷时,就是较好的介入时机,长期看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池。但是股票型基金却未必,有时候市场的风格走向,以及基金经理的个人取向(市场点位低,未必一定买的是便宜股票),都可能会让你对基金的高低点产生误判,或许深入研究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我若是研究得这么深,干嘛还要假手于人呢。

3、指数基金提供的市场平均收益只是保底,如果你在此基础上稍微懂一点什么是指数高估、什么是低估,辅佐一定的定投技巧,例如低估值区间定投、高估值区间分批兑现,其实很容易获得指数水平之上的投资收益。而股票型基金呢,你想超越平均水平更多还是得靠一点运气,要知道即使选张坤、朱少醒,过去收益率高并不代表日后也一定高。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