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多年寒窗苦读,正待及锋而试。特作一文,给选择文科的同学打打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科生朋友:唉。我听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下的学生是不分文理的,学习的内容没有不一样的,从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但现在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分为不同的学科,要学习不一样的知识,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我:您说的可以说是实话了。但古代的圣人说,大道是简单的: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天下大势,尚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的人才,又怎么会不遵循这样的道理呢?如果说理科生代表了生产力,那文科生就代表了生产关系;如果说理科生代表了极致,那文科生就代表了均衡。学习不同的知识、从事不一样的工作,不过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分工罢了。

文科生朋友:唉!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统一的一面,没有谁是不知道的。人人奋进,努力让国家变得富强,没有谁是不称赞的。可是现在有人说文科生是理科学不好才转学文科,还有人说文科生对社会没用,更有人甚至以东南方大海深处的小国为例,说文科生太多会影响国家的发展。这样的言论,实在是让学习文科的人感到悲愤和忧伤啊。古人曾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现在我才真正知道,古人的智慧是我们追赶不上的啊。

我:世界上又哪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呢?经历过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人,能说得上是社会栋梁吗?不能经受考验的人,能称得上是饱读圣贤书的文科生吗?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们遗留下来的风尚。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著出《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司马迁经受最耻辱的宫刑,方有《史记》;《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与这些古代圣贤相比,今天文科生所受到的责难,好像是天地间的一只蜉蝣、沧海里的一粒粟米、九只牛身上的一根毛发,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跟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文科生朋友:承蒙您的教导,我才能诉说埋藏在心中的苦闷。今天文科生面对的形势有如险要的山峦在前,滔天的洪水在后。为什么理科的专业那么多,而文科的专业这么少!文科生的工作和待遇,男人看见了没有不沉默的,女人看见了没有不流泪的,开心的人来了会抑郁,健康的人来了会生病。我们要做的工作,堆得像小山那么高;我们得到的回报,薄得像夏天的蝉翼;我们的未来,就像缺水的田园一样快要荒芜。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前途,我又怎么能不羡慕学习理科的人呢?

我:我听说梅花经历彻骨的寒冬才芳香弥久,宝剑经历顽石的砥砺才锋利无比。就算在遥远的异国,他们的圣贤也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面对危险选择退缩,这能叫有勇气吗?出了事情不敢承担,这能叫有责任心吗?如果面对问题就束手无策,这能叫有智慧吗?早期的自然科学家也曾遭遇过冷嘲热讽,污蔑打压,甚至残酷迫害。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放在现在,这是一个连妇孺儿童都知道的常识。可是在几百年前,第一个反对地心说的科学家布鲁诺,却为此付出了生命。不要去羡慕别人的风光,真正的强者,都是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啊。

文科生朋友:听了您说的道理,我就像饥渴的小牛喝到了母乳,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动不动就哀伤春天的短暂,悲悯秋天的完结,没有生病却总想哼哼几声,这实在是感情丰富的文科生的通病啊。心志被物质所拘役,理想被现实所阻断,还请您教导我如何脱离困境?

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未了的事情尚可追回,能觉悟到今天的是和昨天的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理科对社会的作用是很容易看见的,而文科对社会的作用则是潜移默化的。老人倒地而无人上前扶助,妇孺遇险而无人出手援助,荧屏里充斥着奢侈与浮华的影像,书本中填塞着虚假和漏洞百出的故事,诗人们更是用“屎尿体”刷新着文人的下限,这样的社会人文难道不是堕落的吗?这样的文科生又怎能不被唾弃?

古代的圣人说过,人生中越是遇到艰难困苦,就越是修养心性、增强本领的时候。现在的艰难困苦,正是对文科生的最好磨砺。我听说在一个号称东方之珠的地方,有个叫周星驰的演员,他的演技是没有人不称赞的,他的才华是没有人不认可的。他从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成为百年一遇的影帝,正是因为他不断加强演员的自我修养啊。所以,现在的文科生也应该向他学习,不断地加强文科生的自我修养!自身强大了,环境又怎么能困得住你呢?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呀。

文科生朋友:唉,圣人说有颗强大而光明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今天听到您这番话我总算是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