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

刘备是汉室宗亲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

首先,汉室宗亲,不好冒充。

东汉九卿之一的宗正,专门负责宗室管理:一要对宗室成员进行专门户口登记;二要分别出宗室成员的嫡庶身份及与皇帝的血缘亲疏;三要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室宗亲太多、宗正衙门太小。

所以,一个宗主府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宗正府是一个系统。除了朝廷的宗正,郡国一级的地方政府还有“宗师”。“宗师”主要负责对于本郡本国宗室子弟进行训导。既然要训导,那起码也要知道有多少、都是谁。

除了走流程的官僚制,东汉朝廷还会搞集中的宗室成员普查。比如《后汉书·殇帝纪》的记录,“诸官府、郡国、王侯家奴婢姓刘及疲癃羸老, 皆上其名, 务令实悉。”这是皇帝专门下诏,要对宗室成员进行统计,而且还见到名字。如果动不动就搞一次集中普查,那就可以把官僚制的漏网之鱼打捞上来,也可以把滥竽充数的甄别出来。

刘备他们家虽然落魄,但祖辈并不落魄。爷爷刘雄,举过孝廉、做过县令。这可不能瞎说。父亲刘弘也举过孝廉,当过小吏。但死的早,所以刘备他们家才会落魄。

但也仅是刘备他们家落魄,而刘备所在的大家族并没一起落魄。刘备的叔叔刘元起,凭一己之力,就能把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和侄子刘备一起送到大儒卢植处求学。这相当于现在把自家孩子直接推荐到藤校读书。

所以,汉室宗亲,不是谁想冒充就能冒充的。那我要是非想冒充呢?东汉后期特别腐败,花钱都能买到三公。所以,花点儿钱弄个汉室宗亲,也就不是啥难事。但这还得看汉室宗亲到底值多少钱。

其次,汉室宗亲,普普通通。

西汉平帝时的一道诏书,专门提到了宗室成员的数字,是“十有余万人”。西汉两百年的时间,刘邦三兄弟的子嗣已经超过十万人。到东汉末年,又是将近两百年,这个数字能涨到多少?

所以,东汉朝廷即便再心疼刘性子孙,也不可能普遍给予特权。那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汉室宗亲,除了跟现任皇帝特别亲近的,那就与普通百姓无二。

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宗正府官方文书写到:

“宗室蕃诸侯:五属内,居国界,有罪请;五属外,便以法令治;流客虽五属内,不得行复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译过来就是:五服以内的宗室成员,可以不用服徭役,有罪要请示朝廷处理;五服之外的宗室成员,该服徭役就服徭役,有罪也要依法审理;但是,仅限封国之内,一旦离开,虽在五服之内也没有特权。

汉室宗亲的特权,一是不服徭役、二是有罪上报,但仅限五服之内且仅限封国之内。那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福利了吗?

也有。

那就是碰到大喜事,皇帝要给天下百姓发东西的时候,宗室成员可以多拿一点儿。但这种给国民发钱的事情,太少。即便有,真正分到老百姓手里的,还能有多少?西汉初年,还能时不常搞个全民赐爵、百户牛酒。但后期,就越来越少。财政一直困难的东汉,也就只能想想了。

所以,汉室宗亲不值钱。刘备这种汉室宗亲非常不值钱。好听一点儿是汉室宗亲,不好听的则是织席贩履之徒。

第三,汉室宗亲,怎能富贵?

在东汉几十万汉室宗亲中,刘备非常普通。所以,要富贵还得靠自己。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不是靠汉室宗亲,而是靠自己真有本事。

但是,在东汉,努力得来终觉“浅”。爱拼才会赢,是当代的主流价值。而东汉的主流价值则是出身定排位。好出身然后好仕途,这才是正途。那汉室宗亲就没有走正途的吗?

当然也有,但得看条件。

一个条件是跟当今皇帝的血缘关系比较近。比如担任过宗正、幽州牧、大司马等职务的刘虞,他是光武帝废太子、东海王刘强的后代。刘备是西汉王爷的后裔,刘虞是东汉王爷的后裔。所以,刘虞就能走正途。

另一个条件是家族传承比较好。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杨修他们家四世三公,靠的是家族传承。也就是说家族中连续能出顶级大官,然后为子孙后代修得好出身。汉室宗亲当然也可以。比如刘璋的父亲益州牧刘焉,以及当时的荆州牧刘表,他俩是汉景帝刘启之子鲁王刘余的后代。这比刘备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还远;再比如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他俩更远,要追溯到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那里。

所以,汉室宗亲不是不能富贵,甚至富贵的还不少。但刘备肯定不是。

排位总是稀缺。所以,真正富贵的,不论是宗亲还是士族,总之都是少数。刘备没有幸运地成为少数,但不能因此就说他肯定冒充。

一个很难造假、没啥特权,还特别普通的汉室宗亲,真心没啥可冒充的。

刘备一直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但也没见被谁质疑、被人打脸。所以,当时的人都承认了他的宗亲身份。而反过来,也说明汉室宗亲不是啥要紧身份。刘备敢说自己四世三公,那才会被人哐哐打脸。

既然不要紧,那刘备为啥要说?

相比袁绍、曹操这些人,刘备的出身太卑微,刘备的家族也不怎么样。他实在没法说涿郡刘氏,而只能说汉室宗亲。在那个重视门第的时代,汉室宗亲即便不能承载刘备大大的梦想,却也不会让他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