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的江湖里,黄酒绝对是特殊的存在。它是我国最悠久的一种酒,饮用历史超过2000多年,但现在却感觉没什么人在喝。在2022年中国酒水市场规模近万亿,其中白酒规模6000亿、啤酒1600亿……而黄酒2022年规模只有120多亿,规模占比不足2%,已经成为了边缘酒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疫情放开后,酒水的复苏趋势非常明显,关于酒的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但其中提到黄酒的少之又少。为什么黄酒不受欢迎呢?行家表示:黄酒困境太现实。

困境一:市场受限,走不出江浙沪

跟很多人想的不同,其实南北方都有黄酒的影子。但一提到黄酒,大家印象就仿佛跟浙江绑定了一样,更夸张的说法是跟浙江绍兴绑定了。客观来说,市面上比较出名的几款黄酒,比如女儿红、状元红这些黄酒确实是出自绍兴的。但福建的丹阳封缸酒和山东的即墨老酒也是比较出名的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产量上看,仅浙江一省的黄酒产量便占了全国黄酒产量的50%以上。苏、浙、沪市场销量甚至占据了整个黄酒市场销量的70%以上。而且江浙沪也基本形成了头部代表品牌,比如会稽山、古越龙山和塔牌这些。但因为外省的饮酒习惯早被白酒和啤酒影响,他们始终走不出江浙沪,黄酒破局也难以为继。

困境二:品类创新不够,跟不上时代

在黄酒的最大产地江浙沪,连本地人对黄酒的喜爱也不深。江浙沪这些地方本就富庶,酒水选择更是多种多样,黄酒在年轻一代的认知是里是孝敬长辈用的,这样的认知极大影响黄酒的消费基数,毕竟年轻人都不买账,指望其他消费者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困境三:低端定价的市场状况

在很多外省人眼里,黄酒更多是一种做菜的料酒。想想看大量倾销10元一瓶的黄酒,怎么拼得过高端的其他酒水呢?当定价过低,企业的利润也低,消费者基于低定价产生的“便宜”认知也很难改过来,请客吃饭也拿不出手,黄酒想要得到他们的喜欢无疑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困境四:黄酒本身的负面标签

就黄酒本身的味道而言,第一次喝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后劲大、易上头、像药酒。这些评价经过多次的宣传构成了黄酒的负面标签,让更多想尝试的新人望而却步。而且很多黄酒也确实存在杂醇含量高的问题,这是造成头疼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从制造工艺和口味下手去改变,那黄酒的困境问题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目前黄酒行业仅有三家上市公司(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其余大部分黄酒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很难撑起黄酒的大旗。面对着走不出江浙沪的现状,留给会稽山等黄酒品牌的机会不多了,大家觉得黄酒后面会迎来复苏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