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报告称,目前全球有50亿人的心脏健康受反式脂肪威胁,呼吁严禁在加工食品中出现反式脂肪。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反式脂肪是一种致命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应存在于食物中,是时候彻底摆脱它了。”

反式脂肪究竟是个啥?反式脂肪也称为反式脂肪酸,是天然或加工食品中可能出现的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炸土豆制品和即食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反式脂肪每年导致50万人因心脏疾病过早死亡。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在食品供应中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目标是在2023年底前消除这些不健康成分。

反式脂肪,心脏的“催老剂”

2022年3月,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给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最佳饮食方案。其中提到了尤其要注意“六个少吃”,即少吃加工肉类、少吃饱和脂肪、少吃反式脂肪、少吃胆固醇、少吃盐、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

△点击领取甲状腺筛查福利

吃1口反式脂肪,就等于吃7勺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反式脂肪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肥胖风险;还有可能降低记忆力,增加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患病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少摄入反式脂肪禁令有助于降低心脏病、中风发病率。

远离反式脂肪的重灾区

学会辨别反式脂肪的“伪装”

反式脂肪,有天然反式脂肪和人造反式脂肪两种。天然反式脂肪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少量存在。

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因为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被大量运用于市售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品中。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停用的主要是人造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的“伪装”主要分为三大类:氢化类、精炼类、人造类。

在包装袋的配料表上查找氢化植物油、氢化起酥油、精炼植物油、精炼植脂末、人造奶油、人造酥油、人造黄油、植物黄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这些原料广泛存在于蛋糕、巧克力制品、面包和饼干等食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食物,在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反式脂肪含量为0时,可能并非真的不含反式脂肪,而是含量低于界限值。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如果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的量,每100克中小于等于0.3克,可以按照0克标示或声称不含反式脂肪。

另外,高温油炒菜的时候会达到油的发烟点,不仅破坏油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反式脂肪、烷类和苯类等有害物质。所以炒菜不宜高温,选择低温烹饪,热锅温油时炒菜,不仅留住营养,还能留住食物新鲜口感。

每天摄入量不可超过2.2克

3个技巧避开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许多人几乎每天都会摄入含反式脂肪食物。不过,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来说,大约相当于吃2.2克反式脂肪。

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开反式脂肪的危害,可以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1

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

调查显示,人们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也要注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使用量。

2

学会看食品配料表

氢化油脂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马甲”包括:氢化XX油、部分氢化XX油、XX起酥油、人造XX油、麦淇淋、植物黄油、酥皮油等。

消费者在购买包装食品时,若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可以选择不含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较低的食品。

3

做菜时避免油温过高

烹调时,应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

油温应控制在150℃~180℃,锅中放油的同时,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条葱丝,当筷子、葱丝四周冒出较多小气泡时,就可以下菜了。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健康时报、科普中国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自己拍的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