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废掉,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也许,此刻你已经在一步步走向自废,没有人会为你拉响警报。
反观自己,如果你有如下迹象,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1
- 放弃形象
《圆桌派》中窦文涛曾提出一个观点:穷人最先放弃的往往是自己的形象。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内心贫穷的人首先会放弃自己的形象。
你是否曾发现,那些境况不佳的人总是没有精力打理自己的外表,例如啤酒肚、黑眼圈、邋遢的衣服等等。
他们任由自己的身体走形,每天面目狰狞。
当你和他们交谈时,你会从他们的眼神里感受到麻木和无奈,从他们口中听到抱怨。
其实,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可以通过外在形象得到延伸。
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形象,就意味着他已经被生活、时间、工作和家庭完全打败了。
相反,一个人可以在困境中保持体面,没有什么能够摧垮他。
杨绛的一生充满坎坷,但她仍然保持着整洁的衣着。
在上山下乡的时候,许多人因为劳作过度而没有精力打理自己,只能穿脏衣服。
而杨绛每天都会洗衣服,保持整洁的形象。
在特殊的时期,即使被剃了阴阳头,她也会打扮自己,涂口红,让自己看起来精神抖擞。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麻烦不断,越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越要保持体面。
就像老话所说的:行头换一换,好运来一半。
每个微小的改变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士气。
所以说,如果你感到颓废或者沮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形象。
换个发型,换身衣服,擦亮皮鞋,出门前给自己一个微笑。
这些微小的改变都有助于提升你的自信心和精神状态。
02
- 只接收快餐信息
数十年前,余秋雨在上大学时,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
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向他表达了一个观点:“只需查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我就能预测这个学生将来的前途。”
管理员认为,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人会有两个阅读习惯:
第一,他们热衷于深入研究各种学科的专业书籍;第二,他们喜欢跨学科阅读经典文献。
换言之,成功的人通常都是深度阅读者,并且具备跨领域的阅读能力,从而打破信息的壁垒,实现学科的融合。
相较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能够深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更别提跨领域阅读了。
如果你近几年来经常去图书馆,你会发现许多人在书桌上放置了手机或电脑,每隔几分钟便打开屏幕查看信息,或者在电脑上穿梭于网页之间。
作家王蒙将这些由网络培养出来的读者称之为“浏览手”。
这些人只需敲打键盘、点击鼠标,便能查找到任何想了解的内容。
如果你打开足够多的窗口,你每分钟就可以涉及15个领域。
热门段子和明星八卦,他们都了如指掌,网红的名字也是信手拈来。
但是,这些读者看一本有难度的书,只能读几页就放弃;在写书面材料时,即使费尽心思也难以组织好文案。
当你被快餐信息所淹没时,你最潜在的方式已经被削弱了。
当这些低密度、浅层次的东西占据了你的大脑,稍有困难的思考都会使你望而却步。
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快餐信息的垃圾桶。
在睡前不要带手机进入房间,花费至少一个小时来阅读,你的大脑将变得更加灵活。
03
- 固守经验
心理学专家约翰·法伯发现,毛毛虫有个致命问题:它们无法顺应环境的变化,只会死守原有的习惯和经验。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他进行了实验,将多只毛毛虫围绕着花盆摆放,并在旁边撒上一些松叶。
结果表明,那些有着顺从本性的毛毛虫并没有去寻找食物,而是在花盆周围徘徊了七天七夜,直至饥饿而死。
同样,人类也容易固守经验和习惯,这样只会成为自己经验的囚徒。
像著名的“火鸡理论”所说,我们的大脑会对过去的经验形成依赖,从而导致固定的思维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真正的危险出现时,我们就会变得迟钝和麻木。
就像食物会过期,经验也会失效一样,电脑需要清理缓存,大脑也需要定期清除缓存。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相比有经验的人,更愿意培养那些能够自我更新的人。
通用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多次创造商业奇迹。
尽管有人建议他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成书,但他却坚持要把经验清零,把过去的经验都扔进“垃圾桶”。
工作数十年来,杰克从不保留任何经验档案,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档。
后来正是因为没有被过往的经验束缚,通用才能够躲过企业危机。
《黑天鹅》中有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要永远记住,不断更新自己,打破固有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在变化莫测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04
- 垃圾快乐上瘾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哪些千万不能沉迷的东西?
一个得到高赞的回答是:那些能够带来短暂快感的事物。
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将快乐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虚耗型的,而另一种则是补充型的。
那些处于较低层次的人喜欢用虚耗型的方式去追求快乐,例如酗酒、赌博、刷剧或者打游戏等;
相比之下,那些处于较高层次的人则更喜欢通过补充型的方式去创造快乐,例如读书、学习、运动、或者艺术创作等。
很多人知道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但却会间歇性地自我限制,长期放纵下去,导致他们成为积极废人。
然而,通过过度放纵创造的垃圾快乐,只能带来短暂的快感。
随之而来的是落寞和放纵带来的不可修复的伤害。
相反,依靠自我约束带来的高级快乐则能够带来深刻的个人变革。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作者张宏杰曾经在银行工作。
那时,大家都闲着无事,在一起打扑克牌。
所有人都喜欢这个消耗时间的游戏,但是只有张宏杰开始认识到这样下去是不好的。
于是他开始写作,并出版了好几本畅销书。
后来,银行遭遇经济危机,同事们被迫面对转行的困境,但是只有张宏杰已经成为知名学者和《百家讲坛》的特邀嘉宾。
垃圾快乐对人的伤害,几乎与毒品相同。
它的危害之处在于,你可能无法意识到它对你的影响,而当你认真考虑时,可能已经无力挣脱它的束缚。
每个人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
如果不懂得抵制本能的诱惑,那么就会在不断地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地毁坏自己的前途。
纵欲无度,除了短暂的愉悦感之外,剩下的可能都是痛苦。
与之相反,我们可以追求延迟满足,虽然这对当下会带来些许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收获更为深刻的体验。
05
- 低质量社交
你本来决定戒掉游戏,买了几本书,但只翻开了几页,然后你的游戏队友开始嘲笑你:“别装高尚了,快来玩一局吧!”
你打定主意要规律作息,开始早睡早起,但是有些酒肉朋友半夜打电话让你去喝酒,让你很为难。
当你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并在朋友圈分享你的幸福时,有些朋友却开始嫉妒起来,说你在炫耀。
可见,这个低质量的社交圈会轻易拖住你,阻止你前进。
每当你往前一步时,圈子里的人就会用更大的力量试图把你拖回去。
如果你仍然满足于现状,安于现状,那么你的生活注定平庸无奇。
查理·芒格在演讲中警告年轻人:要尽快远离有毒的人,让你的人生远离他们。
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和谁相处会决定你的价值和圈层。
如果你想向上成长,就要学会断舍离,学会向上社交,带着高质量的圈子和高能量的朋友一起前进。
企业家冯仑提出了“10-30-60”法则。
他认为,在我们遭遇困难时,真正能够支持我们的人数量不超过10个。
而我们熟悉并常常交往的人数量也不超过30人。
如同那些我们可能很长时间没有见面却知根知底的朋友一样,这种人的数量最多也只有60个。
朋友贵精,不贵多。
交朋友要慢,换圈子要快。
软木塞是由栎树皮制成的。
这种树需要生长25年才能进行第一次剥皮。
然而,第一次剥下的树皮质量通常不够好,不能被用来制作软木塞。
随后,每隔9到12年,栎树就需要再次剥皮。
只有经过多次剥皮之后,当树皮质量足够好时,它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经历一次次的历练和挑战,才能不断成长、蜕变、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