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词论家王国维先生所钟爱的词作,是那些不事雕琢,天然言情的作品,将其称之为“境界”二字,所以像一些喜爱用代字或精心铺叙的词作,他总是颇多非语,即便是周邦彦这种集大成者的词作大家,也不甚喜欢,甚至在某些地方将其比作“娼妇”,对他爱用代字也颇为耿耿于怀,比如他说周邦彦的名词《解花语》中说“桂华流瓦”四个字意境极妙,但可惜以“桂华”代指月亮。似此评价不少。
周邦彦的词,在今天看来,确实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作品,他的大部分词作得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才能品出味道,否则就会觉得“看不懂”,但其实周邦彦也有一些读来通俗易懂的佳作,让人感觉韵味无穷,比如下面这首《苏幕遮·燎沉香》便是这样的名作。
尤其是词中有一个写荷的名句,即便挑剔如王国维,也对其竖起了大拇指,说这几句是得了荷的神韵——“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苏幕遮》写于宋神宗末或宋哲宗初期,当时周邦彦客居京师,不受重用,心中不免郁郁,这年夏天的一个雨后,周邦彦看到了湖中的田田荷叶,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思乡之情,于是借京师的荷花,联想到了自己故乡的荷花,以荷为情,将那种浓浓的思乡感,以韵致妙绝的语言,为我们写了出来。
这首词是典型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作品,错落有致的布局,情景交融的妙境,让人顿觉韵味无穷。他说: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所谓“燎沈香,消溽暑”是点明了时节,突出了燥热的感觉,“沉香”无疑是一种熏香,“溽暑”极言湿热的感觉,词人在室内焚香驱热,以期赶走闷热的感觉。
突然,词人听到了屋檐上鸟雀的喜悦叫声,“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雨后天晴,鸟雀争先告知这一事实,一大早就在房檐上叫了起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像在兴奋地向词人播报。“窥”字用得真是十分之妙,将鸟拟人化了,写出了活灵活现的景象。
词人被这种欢乐的叫声所感染,于是走出门,来到了池塘边上,看到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旭日初升,照在清圆的荷叶上,叶子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雨珠,有些已经干了,有些正在蒸发着,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团团起舞,雨珠团团如珍珠一般在荷叶上摇曳,当真是绝妙之极!相信只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只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才会用如此细致的眼光,看到这样美好的事物吧!
周邦彦一向以炼字精妙著称,要说这里的妙字,无疑是一个“举”字,荷塘雨后之翠绿的荷叶,写得十分之生动,使人读完之后,脑海中便有一幅似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难怪成为了后世传唱的千古名句了!
下片开始,词人开始写情,开头毫不避讳地直抒胸臆,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故乡遥,何日去”?词人的故乡,想必也是田田荷叶一望而不尽,所以由眼前的荷叶,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并发出了何日才能回去的问句。
词人又说,“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身为南方吴地之人,却长期在北方羁旅,那种心情,想必是每一个江南游子都有过的。“吴门”是苏州,“长安”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词人用一个“久”突出了客居时间之长。
接着用一个极妙的视角转换,写出了极强烈的思乡之情,“五月渔郎相忆否”?五月已是夏天,故乡的人已经开始了捕鱼活动,词人用从前一起打鱼的朋友的口吻,仿佛是朋友们在询问是否想念自己,但其实,是词人想念他们了,这种巧妙地转换,更增情感。
现实不可回去,于是词人只能寄托在梦中了,“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梦中,词人和朋友们正在划着木船,穿行在家乡那满是荷叶的池塘之中呢!这样的梦境,可真是美好,在若隐若现的梦境里,词人回到了故乡,也升华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陈延焯评价这首词说“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是非常恰当的,词好、情也真,通过眼前之景,通过梦中之回忆,以荷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当真是一首天然去雕饰的绝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