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Severn

编辑|S

1950年11月下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一带打响。

来自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的官兵们,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长津湖一带英勇奋战,成功将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斩于马下。

打扫战场时,89师267团竟一次性缴获3000多条毛毯!

这对于缺衣少褥、饱受严寒侵袭的89师将士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的一笔物资。

然而,师政委王直将军得到消息后,竟命令部队将所有毛毯全部剪碎,这究竟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战长津湖

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被迎头痛击的美国军队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中国军队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不过,仅仅一次失利尚且无法让美国人放弃朝鲜战场。

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不具备与之抗衡的军队力量,此次出兵不过是想要保卫边防安危。

于是,自负的麦克阿瑟决定亲临前线,对联合国军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进行了部署,并乐观的估计,战争会在当年圣诞节前结束。

眼看恃强自傲的美国人并无退兵迹象,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做出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决定。

负责镇守我国东南沿海的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朝鲜战场,计划于1950年11月下旬打响第二次战役。

9兵团作为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建国后,这支部队一直在南方沿海执行战备训练,潜在任务是解放台湾,因此很少有在高寒地区作战的经验。

然而朝鲜战场战事紧急,9兵团的南方子弟兵们来不及整训,就登上了开往朝鲜的列车。

11月7日、12日、19日,9兵团三个主力军先后度过鸭绿江,急匆匆的奔向了朝鲜东线战场长津湖地区。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山地高原之上,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来自北方的寒流和风雪常年在此肆虐。

进入秋天后,长津湖的温度直线下降,白天仅有零下20度左右,晚上更是会将至零下40度。

不过,为达到“迂回包抄、突击作战”的目的,15万战士硬是扛着酷寒、忍着饥饿连续行军长达半个月。

11月27日傍晚,9兵团主力大军按时就位,赶在敌人到来之前埋伏在了长津湖四周。

20军位于湖西,27军藏在湖北,两军即将首次与美国大兵狭路相逢。

尤其是20军,马上要面对美国部队的王牌——陆战一师。

为取得长津湖之战的开门红,20军军长张翼翔向各部下达了周密的作战部署:59师掐断下碣隅里至柳潭里的交通线,进而扑向陆战一师南侧;

58师进攻下碣隅里的美军;27军89师也被暂时纳入张翼翔指挥,奉命从柳潭里沿着山路接近美军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日晚间,随着张翼翔一声令下,各方部队在漫天炮火的掩护下冲向敌人。

善于穿插作战的59师直插敌人纵深,切断了美军的退路。

攻坚能力突出的89师步步推进,直指敌人后方阵地。

经过一昼夜的作战,未尝一败的陆战一师便被我军分隔开来,成为瓮中之鳖。

接下来,便到了对美军的围歼时刻。

与此同时,1419高地的战斗也开始打响。

1419高地作为战场的制高点、美国南撤的必经之地,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初次交锋,我军凭借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将高地拿下。

可对方借助高强度炮火的掩护,很快重新占领高地。

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1419高地在两军手中反复易手。

12月2日,陷入我军重重包围的美国大兵决定殊死一搏,派遣40架重型轰炸机和野马战斗机,开始了对高地的狂轰滥炸。

高地上厚厚的冰雪积层全部被炸开,整座山峰化作一片火海。

负责阻击敌人进攻的志愿军战士,宁死不退,战斗到了最后一人。

当天中午,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响应指挥部要求,命令部队全线作战,意欲尽快消灭全部敌军。

59师围歼柳潭里一带突围成功的敌人,58师、60师绕前堵住敌人去路,89师一部分在社仓里一带防御警戒,剩余部队阻击撤退的美军。

尽管1419高地的缺口被打开,但我军仍旧死死咬住陆战一师、七师大部队,层层设防、层层阻击。

经过三天艰难的苦行军,陆战一师走完了20公里路程,抵达下碣隅里一带。

美军各部汇聚后,开始了又一轮的大逃亡,志愿军战士们在身后紧追不舍,对陆战一师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尽管最终没能彻底剿灭这支美军王牌,但长津湖一战我军斩获的战果已经足够丰富。

此役美军被歼灭2.4万人,并首次出现整编团被我军消灭的情况。

战后,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被收回,朝鲜战场局势瞬间被志愿军扭转。

除此之外,我军还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辎重。

值得一提的是,9兵团89师267团,意外从陆战一师第七运输大队手中缴获了3000多条毛毯。

这对于饱受严寒袭扰的将士们来说,无疑比飞机大炮还让人心动。

然而当这批毛毯被送到89师社仓里军部时,师政委王直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将所有毛毯剪碎!

这究竟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剪碎毛毯带来的后果

王直政委很快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原来,他的意思并不是要破坏掉这批来之不易的防寒物资,而是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

3000条毛毯固然令人惊喜,但89师的可是有上万名将士,若是整条分发下去,平均三个人才能拿到一条。

那这些毛毯到底该分给谁?怎么分?

在这天寒地冻的长津湖,人人都在日夜遭受风雪和低温的折磨。

因此,王直看到毛毯后就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把这批毛毯物尽其用,让战士们都能因此受益。

很快,王直想到了现如今军队中普遍流行的防寒措施:拆被子,将棉花用来制作手套、袜子、耳护。

由于9兵团入朝太过匆忙,很多战士直接穿着单衣来到了天寒地冻的朝鲜。

再加上后勤补给线迟迟跟不上,棉衣、被褥迟迟运不到前线,大家只能将棉被拆掉,制作出手套之类的防寒物件,护住最容易冻伤的手脚和耳朵。

既然棉被能“化整为零”,那毛毯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想到这里,王直果断下令将3000条毛毯全部剪开,为战士们制作防寒工具。

明白师政委用意的战士们,纷纷兴高采烈的照办。

很快,全师上下都被使用毛毯制作的手套、袜子、耳护“武装”起来。

而89师也正是因为这批毛毯的高效率利用,避免了同其他部队一样,陷入冻伤减员的困难处境。

长津湖一战,9兵团的确战果颇丰,但损失同样惨重。

但致使我军伤亡最大的因素并不是战火,而是冻伤。

据统计,9兵团直接参与长津湖之战的第一梯队共有8个步兵师,其中7个整编师的冻伤战斗减员都在2000-3500人之间。

整个9兵团一多半的将士被冻伤,甚至有近千人被直接冻死。

电影《长津湖》所呈现的“冰雕连”悲壮画面,只是长津湖之役的一个缩影。

“冰雕连”的真实原型有三个,分别是20军59师177团6连、27军80师242团5连、20军60师180团2连。

据一位名叫张崇岫的9兵团战地记者回忆:

当时太惨烈了。我们在追击美国人时,志愿军有一个连埋伏在敌人的撤退路线上,计划等到美军一靠近就进行阻击。

结果敌人却安然无恙的通过了伏击点,没有任何枪响传来。

得知情况后,师长气急败坏,以为战士们错失了伏击敌人的机会,结果等他前往伏击点准备训人时才发现,一百多位战士几乎全冻死在了阵地。

他们仍然死死握着手中的武器,目视敌人将要过来的方向。少数几个侥幸活下来的战士,也因为趴伏在地上太久,身体被死死的冻在了地上,已经奄奄一息。

师长看到这一幕,崩溃的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这样的悲壮场面,不止一次发生在长津湖战场。

酷寒的天气,成了比美军还要可怕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安危。

然而在9兵团的所有单位中,唯独89师逃过了一劫。

89师的非战斗减员只有400多人,这其中绝大多数减员是因为失踪、事故、疾病。

真正因为恶寒天气原因被迫走下战场的,只有40多人,且这些战士仅仅是冻伤,没有出现被冻死的情况。

长津湖一战后,89师也是前线部队中为数不多保留完整建制的师级单位。

将士们能逃过一劫,与王直下令制作的那批手套、袜子脱不开关系。

而得到御寒设施的89师全体官兵,更是纷纷高呼政委英明。

其实,仅仅是毛毯制作的御寒工具并不足以让89师免遭低温的迫害,战前的种种御寒措施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一切同样是王直和师部的功劳。

王直的战前准备

在整个9兵团中,89师是战前准备做的最好的单位。

早在89师从东南沿海行至沈阳时,王直等指挥员便意识到了防寒措施的重要性。

他专门指示副参谋长黄河清下车筹备防冻物资,并成功把将士们身上的单衣换成了棉衣棉裤。

与此同时,他要求各级军政干部在进行政治教育时,把防寒、防冻教育普及下去。

王直深知,这些战士久居南方,很难意识到朝鲜的冰天雪地,因此提前为他们打好预防针尤为必要。

从沈阳离开后,89师上下“从内至外”做好了全方位的抗寒准备。

其实,很多部队在东北边境拿到的防寒物资并不比89师少,但他们仍旧出现了大面积的冻伤情况,这与思想上的准备不足脱不开关系。

比如有的师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竟将几千件军大衣留在了鸭绿江边,有的师甚至三个人合带一床军被。

除了御寒,89师在口粮上的准备也更加充足。

没有食物就没有热量来源,这会进一步加剧严寒对战士们的侵袭。

志愿军指挥部要求,前线部队要携带7-10天的口粮。

可有些部队急于赶路,只带了五天,甚至三天的口粮,结果还没走到战场便吃光了。

在满目疮痍、冰天雪地的朝鲜大地,志愿军战士们根本无处筹集粮食。

而89师却牢牢遵守上级的指示,严令每人必须带够一周的粮食。

可即便如此,当战士们到达长津湖一带时,口粮也已经被消耗一空。

好在与89师接头的是42军,对方来自东北边境部队,曾担任过开荒生产任务,军粮储备较为丰富。

临别前,42军送给89师几袋军粮。

这般雪中送炭般的友好之举,帮助89师度过了初临长津湖那段最艰难的时光,而王直更是亲自光临42军,向友军表达了感谢。

不仅如此,王直还在42军那里学习了很多高寒地区的作战经验,这对于长期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的89师来说,可谓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89师很快吃完了42军赠送的粮食,可后方的粮草仍旧迟迟没有运到,这对前线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但好在王直早早的预判到了这种情况,并优化了后勤补给线。

王直意识到,大后方并不是缺少粮草,而是没有将粮食运到前线的强大运输能力。

长津湖本就处于山林、高原地带,地形崎岖、山路难走,这愈发加大了后勤部队的压力。

考虑到严峻的后勤补给情况,王直竟断腕求生般的启用了炮兵部队运输粮草。

我军炮兵本就容易招致敌人轰炸机的搜索,倒不如索性将炮兵团改为运输队,借用拉炮的车辆和骡马往前线运粮。

起初,这一大胆的革新受到了战士们的质疑。

可当别的部队都在为粮食发愁、一人只能分到几颗冻豆子时,89师上下却“衣食无忧”的做好了战斗准备。

如此情景,怎能不令人艳羡。

很快,王直的这一举措被其他部队借鉴过去,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也大为改善。

据统计,89师炮兵团共计运输粮食6万余斤,物资2万余斤,转移伤员304名。

炮兵团以这种另类的方式,帮助部队打赢了这场仗。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89师仍有8000战士留在战场,减员人数1200人,是9兵团中编制损失最小的一支师级单位,也是唯一一支以微小代价斩获巨大战果的部队。

战后,89师受到9兵团的嘉奖,王直政委和89师师长余光茂也在战后得到了提拔。

整个9兵团中,因长津湖一战晋升的高级将领,仅有王直、余光茂两位将军。

结语

将3000条毛毯剪碎,看似是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但背后却是王直政委高超战争素养的体现。

除此之外,战前思想动员、御寒物资筹备、军粮筹集、作战经验学习,无一不是王直作为一名战场指战员,对全师将士性命高度负责、对战场局势精妙把握的绝佳表现。

如此杰出的一位战场领袖,无愧于建国后荣封开国少将之荣誉。

参考资料

  1. 阿雷.长津湖之战:比上甘岭更惨烈的战役[J].科学大观园,2013,No.438(21):40-41.

  2. 吴锡超.烽烟滚滚唱英雄——深切怀念王直将军[J].福建党史月刊,2014,No.449(19):31-32.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