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端午不一般,老话“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有啥说法?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农人不怕苦不怕累,天不亮就起床,迎着露水拔打草,就怕突然来了恶劣天气,颗粒无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芒种节气将要到了,农人将进入一年当中最繁忙的阶段,不仅要收获上茬作物,还要抓紧种植下茬作物,一天都不能耽误。

“芒种”的芒是什么意思呢?

“艹”指草本植物。“亡”意为“消失”。“艹”与“亡”联合起来表示“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由粗到细,到尖头处消失”。

成语“针尖对麦芒”,说的就是麦子的芒就像针尖一样。

“芒种”的“种”一般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三声“种”,是种子的意思。一个读四声“种”,表达的意思是种植。

“芒种”在古时候一般都是读三声,表示种子,是指带有毛刺的种子,比如小麦等。不过,现在都不读三声了,而是读四声。

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的:“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稼种”是什么意思呢?

在《说文解字》中说:“稼,禾苗开花抽穗成为稼,茎节为稻草。字形采用"禾"作边旁,"家"是声旁。一种说法认为,稼,是家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野外劳作叫"稼"。

禾苗秀实就是开花孕穗,灌浆结成种子就是稼,意思是指庄稼成熟可以收获了。

明白上面这些,就知道到了芒种节气时,有小芒刺的种子和谷物可以收获了,同时,也可以种稻子等谷物。

“芒种”节气提醒人们,要赶紧把成熟的麦子收回来,如果不及收割,遇上雨,麦子还会发芽霉烂,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人们在收完小麦后一刻也不能停,要马上把地翻整好,种上下茬作物。因为,在农事的耕种周期里,芒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南方还好一些,温度够种啥都不晚。

但是,在黄河流域,过了芒种再种的话,留给植物的生长期就不太够了。即便前期能够生长得很好,但是等到秋风一到,温度一降,作物的果实就来不及成熟了,没有果实,只是一把草有什么用呢?

在民间“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的民谚,这句话虽然是古人总结的,但我们现在来看还是十分有道理的。所以,作物在芒种的时候不能及时种下去,就不能再种了,就要选择一些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来种,免得辛苦几个月,最后得到一把草。

今年端午节不一般,在端午节之前,在民间有“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怎么理解呢?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每年的交节时间相差不到1-2天。

但是,由于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这样一来,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比如,今年芒种是在公历6月6日,农历四月十九,2022年芒种是在公历6月6日,农历五月初八。公历上都是6月6日,但是在农历上却相差19天。

而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固定的。所以,就导致芒种节气有的年份是在端午节之前,有的年份是在端午节之后。比如,2022年的芒种是在农历五月初八,是在端午节(五月初五)之后。而今年的芒种是在农历四月十九,显示是在端午节之前了。

按古人的经验总结是,“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意思是说,年景可能不太好,粮食有可能出现歉收的情况。

当然,农谚不是预言,只是一种经验总结,笼统的来看就行,还是要以科学天气预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