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国宝熊猫圈喜事多啊~

今天,牵动我们众人心弦的大熊猫丫丫已经平安到达了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祝福丫丫~

图为大熊猫“丫丫”在北京动物园。(网络图,图片来源于国家林草局)

而在27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目前监测到的全球唯一白色大熊猫的系列照片和视频,来看看它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大熊猫正脸照。(网络图,图片来源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目前,专家们已经发现了三种颜色的大熊猫,一种是黑白色,另一种是棕白色,还有一种就是白色。棕白色大熊猫十分罕见,根据陕西省林业厅统计,“截至2018年3月,世界上有科学记载的棕白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在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一共有9次发现野生棕白色大熊猫的记录” 。白色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2019年4月中旬被红外相机摄录过一张影像。而这次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正面照,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在我们近期出版的科普类图书《大熊猫之路》一书中,记载了第一只棕白色大熊猫“丹丹”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研究,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1985年3月的一天,潘文石与他的学生吕植在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工作时,突然听见一声大熊猫吼叫,他俩急忙循声而去,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只雄性大熊猫向一只雌性大熊猫求婚的场景。师生俩十分激动,但苦于没有照相机,无法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为了不打扰大熊猫的婚配,又能够更好地观察,吕植爬上了树。刚一上树,她就发现对面山坡上还有一只大熊猫,毛色看起来是土褐色的。潘文石以为是学生过于兴奋看错了,解释可能是由于大熊猫的身上有土。

半个月后,令众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考察小队正穿越巴山木竹丛寻找大熊猫的栖息地时,大古坪村的村长特意赶来通知他们河边竹林里有一只大熊猫。他们赶去现场,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只棕白色的大熊猫,身上一点儿黑色都没有。他们纷纷打开笔记本,记录下这个世纪大发现的时刻——1985年3月26日。

人们将这只大熊猫围得水泄不通,它十分紧张、害怕,数次尝试翻越灌木丛下面50厘米的岩石,都失败了。潘文石注意到,这只大熊猫将头无力地靠在一条前腿上,眼神困顿,它不是不想逃走,而是没有多余的力量逃走。这只罕见的棕白色大熊猫正生着病,潘文石得出了结论。

野生大熊猫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食,因为竹子的营养成分很低,而大熊猫又几乎不吃其他植物,一旦停止进食,就会面临极度饥饿的状况。为了帮助这只大熊猫汲取营养,人们用脸盆兑好了葡萄糖与奶粉,递给大熊猫,却被过度紧张的它一次又一次打翻在地。不吃东西怎么对抗疾病?潘文石及队员为这只大熊猫焦急不已。

最后,吕植将水果糖剥开,夹在细竹劈开的缝里去碰触大熊猫的嘴。一开始大熊猫拒绝投喂,一次次用前掌推开竹子。在吕植的耐心投喂下,它终于尝到了糖的甜味,不再拒绝。之后,研究队员又用相似的方法训练大熊猫熟悉投喂方式,用饭勺将鸡汤、奶粉以及葡萄糖喂给它,减缓它的饥饿状况。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只大熊猫粪便样本的检查,发现这只棕白色大熊猫的粪便散乱、不成形,其中还有许多未孵化的蛔虫卵。研究人员判定,肠炎和蛔虫就是造成这只大熊猫瘦弱不堪的原因。研究人员立马着手治疗这只罕见的大熊猫。

首先便是要控制肠炎的发展,帮助大熊猫先恢复健康。他们用吕植的喂糖方式,将用以治疗肠炎的土霉素夹在细竹中喂给大熊猫。不久,这只大熊猫的状况好转,与人也亲近不少,不再动辄发怒。解决蛔虫便成了最大的问题。经过观察,这只棕白色大熊猫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差不多了,驱虫药不会对它造成危害。研究人员开始给它喂食驱虫药,第一次就打掉了100多条蛔虫。

这只史无前例的棕白色大熊猫被取名为“丹丹”。丹本身就代表红棕色,“丹”也与“单”同音,象征着它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

为什么会出现棕白色的大熊猫,迄今为止,除了我们,还有人曾见过棕白色大熊猫吗?这些疑问盘旋在科考队员的脑中。为此,他们对周围的村庄进行走访调查,收集到三个可供参考的例子。

一个当地的猎人曾于1954年在金水河边见到一只棕白色的大熊猫,因为过于惊奇而印象很深。一个当地的医生也证明自己于20世纪60年代在金水河东边支流的上游遇见过一只棕白色的大熊猫,不知道与猎人所见是不是同一只。最后一个例子来自一位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他在巡视保护区时,见到过一只未成年的棕白色大熊猫。

这些例子都表明,“丹丹”并不是唯一的棕白色大熊猫,金水河一带一直生活着两种毛色的大熊猫。那么,大熊猫为什么会出现棕白色的皮毛呢?根据潘文石的初步猜想,这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棕白色大熊猫的毛实际由三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当这些毛色合在一起时才显现为棕白色。队员将“丹丹”留下的毛发放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果然,毛根是白色,中间是棕色,而毛尖是浅灰色。大家不禁好奇棕白色的“丹丹”生下的幼崽会是什么颜色。会不会也继承“丹丹”的棕白色皮毛,生下棕白色的大熊猫宝宝?

1986年4月,被救助到自然保护区的“丹丹”开始发情,工作人员赶紧为它寻觅了合适的交配对象——饲养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弯弯”。在此之前,工作人员曾利用冷冻的大熊猫精液为“丹丹”人工授精,但没有成功。“弯弯”的到来是否会改变这一状况?果然,“丹丹”与“弯弯”进行自然交配后成功怀孕并生下了两只幼崽,但不幸的是两只大熊猫宝宝没有一只存活。

1989年4月,“丹丹”再次发情,工作人员仍然选择让“弯弯”与之婚配。不久,“丹丹”怀孕的喜讯再次传来。当年8月31日,“丹丹”再次产下一只雌性幼崽,取名为“秦秦”。但无论是第一次夭折的两只幼崽,还是“秦秦”,都不是大家所希望见到的棕白色大熊猫。看来,即使母体是棕白色皮毛,所孕育的幼崽也未必是同样的毛色。

如何才能生出一只棕白色的大熊猫幼崽,这个世纪难题直到21世纪都没有得到解答。

- 本文完 -

《大熊猫之路》

本书从地理、生物、政治、历史和人文等方面,全面解读大熊猫。

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

大熊猫摄影家周孟棋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