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本轮疫情进展差不多过半了,接下来大家更关心的是,这波疫情何时达峰,何时结束。

这也是我接下来读者投票结果分析的重点。

例行声明,这个投票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感染情况,会有样本偏差,仅供参考。

接下来会对5月28日的投票结果进行分析。

截止29日早上10点,有1.38万人参与投票。

“过去7天,感染新冠”的比例,在5月14日大幅增长到单周新增9%感染后,已经连续3周处于缓慢爬坡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周该数据一个注意点,就是在过去7天新增感染新冠的人群里,二阳占比已经上升到60%,首阳占比下降到40%。

这说明,当前这波疫情,已经开始主要由二阳人群在推动。

且随着时间推移,二阳人群感染比例也是在持续上升。

上周日在分析“过去7天感染新冠”比例的时候,投票人数还只有6000多人,该比例是8.11%。

不过后来投票人数上升到1.5万人时,该比例已经上升到9.47%,比起5月14日数据,仍然是小幅上升,并没有下降。

本周该比例也持续上升到10.79%,由此判断,当前还不能明确已经过峰,仍然还可能在达峰的路上。

我个人是认为,当前大城市是已经处于高峰期状态。

不过,从这个上升情况看,目前疫情并没有呈现像去年12月那样指数级暴增的状况。

从感染速率对比看,去年12月的高峰期是一周新增感染35%的人,在最高峰的两周里,基本就感染了70%的人,是相当夸张的感染速率,是集中过峰。

而当前这波,目前是单周新增感染9%的人,大约是上波疫情的1/4。

上波疫情是半个月感染了70%的人,这波起码得两个月才能感染70%的人。

这个也符合我很早跟大家分析的预判,认为第二波疫情峰值会压低,但周期会被拉长了。

不过这个周期拉长,以当前的感染速率来说,顶多也就是持续两个月,不至于被拉长到4个月。

很多人担心的,以后波峰波谷不明显,变成得一年365天都得防,我认为现在还没到这个程度。

日本都已经那么多波疫情了,但今年1月到5月初,也是有长达4个月的疫情低谷期,直到现在日本疫情才开始新一波抬头。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当前这个波峰波谷不明显。

仍然还是可以在疫情高峰期,加强那一个月的个人防护。

然后就可以有4个月的放松休息时间。

还是可以劳逸结合的。

此外,第二波疫情因为持续周期拉长到两个月,感染速率也只有第一波的1/4,所以当前这个医疗资源负担没有去年12月那么重,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有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

这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大多数人体内还有残留一些抗体,虽然已经容易二次感染,但症状大概率更轻,住院率没有去年12月高。

此外,这也是建立在当前的单周新增感染速率会维持在10%左右,不会大幅增加到20%,甚至更高。

但总的来说,虽然大家现在体内抗体浓度下降,所以有概率会二次感染。但大多数人体内多多少少还残留一些抗体浓度,不会像去年12月那么容易感染,所以当前这个感染速率只有上一波的1/4是很正常的,后面也不大可能会达到去年单周35%的疫情峰值。

按照当前这个读者数据爬坡情况看,后面顶多就是爬坡到单周新增15%左右,比较难进一步上升。

此外,由于当前人们普遍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大多数人不戴口罩,导致当前峰值虽然压低,感染周期拉长,但最终感染率可能并不会比上一波低多少。

(2)本轮感染率

我读者数据里,去年12月那波疫情是有79%的人感染。

专家给出的数据是85%的人感染过新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波疫情,按照目前情况看,最终感染率可能还是会达到70%左右。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预期,有些人并不同意我的看法,理由是国外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重复感染率。

这个我看法是,世界各国除了我们之外,就没有全面核酸的。

两年前,国外基本也是有症状的人,才会去做检测。

等去年初国外彻底放开后,基本是有症状,且症状比较严重的人,才会去做核酸检测。

这使得国外的核酸检测数据,也是远低于实际感染人数。

按照日本的核酸确诊人数,感染率只有35%,这个显然是不准确的。

有人说日本是民众个人防护意识强,感染率才低。

但美国的确诊人数也只有1.07亿人,只占总人口32%,这显然也是远低于美国实际感染人数。

美国起码有一半的人口是不喜欢戴口罩的,所以美国大概率也是大部分民众已经重复感染过多轮,只是没体现在公布的数据上。

我们自己去年12月经历了集中过峰,应该都很清楚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染性。

美国不可能才32%的人感染,所以我们是有充分理由去怀疑国外这些疫情数据都是严重低估的。

总不能全世界只有我们是感染率超过85%,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个人是认为,每一波疫情,最终感染率要超过60%,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这一波疫情才能结束,然后等免疫屏障4个月的保护期内,进入疫情低谷期,然后等5-6个月,免疫屏障失效后,新一波疫情才会开始。

全世界过去两年,基本都是这样反复循环疫情。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你从国外公布的数据是看不到这一点,我只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去合理怀疑国外的疫情数据。

假如社会面,大多数人有较强个人防护意识,可能感染率只要50%-60%就能形成免疫屏障。

但假如,大多数人缺乏个人防护意识,那么最终感染率可能就得达到70%-80%,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这多出来的20%-30%人感染,就是社会层面大多数人不做个人防护,所额外付出的代价。

有人说,做好个人防护,会拉长疫情周期。

这个我从日本疫情看不到这一点。

日本属于个人防护做得比较好的,但每一轮疫情基本也只持续2个月就结束。

(3)过去一个月感染率

我在5月25日,发了个分地区的投票,我们也可以来看一下这个分地区投票。

这个主要是统计不同地区,过去一个月新增感染新冠的比例。

因为投票选项有限,只调查了我读者分布里,人数排名前14名的省份。

结果如下图,数据截止5月27日:

从这个数据看,我读者里,山东读者过去一个月的感染率最低,只有19.15%,最高是湖南读者达到45.42%的感染率。

全国平均下来,我读者里过去一个月的感染率是29%。

从图里看,大部分省份的读者基本处于这个平均水平附近。

四川则达到38%、河南达到32%、河北达到39%、安徽达到38.6%。

不过强调一下,投票省份的排序,也是根据我读者的地域分布来排序的,取读者数量最多的前14个省份和地区。

所以湖南、河北、安徽这些排后的省份,感染率偏高,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样本不够大,已经感染过的人会更积极投票所导致的。

考虑到五一流动性,我觉得当前全国的大部分省份的疫情进展情况,没有显著差异。

可能就是四川疫情会更严重一些,山东疫情可能是更轻一些。

同时,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县城、乡镇、农村的疫情进展情况,是有差异的。

县城、乡镇、农村的疫情进展情况,可能会滞后大城市半个月到一个月。

因为现在回农村的人会比较少,不像去年12月,是刚好赶上了返乡高峰期。

假如大城市是6月初达到疫情高峰期,那么乡镇、农村可能是6月底达到疫情高峰期。

大家也是要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去判断。

我读者投票,更多只能看全国一个整体的疫情情况。

特别我读者里大城市读者比较多,所以读者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大城市的疫情进展情况。

然后,全国大城市,从我读者数据看,过去一个月新增感染率是29%,这已经是属于比较快的数据。

虽然相比去年底,半个月就能新增感染70%的恐怖数据来说,一个月新增感染29%,比上一波要低很多,但其实也并不慢了。

假如下个月维持当前单周新增10%左右的感染速率,那么6月底就会达到70%左右的最终感染率。

所以我才会判断,这波疫情最终感染率达到70%,大城市的疫情将于6月底结束。

除了这个分地区投票,我每周日的全国统计,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波疫情是4月24日开始的。

感染过1次(已经痊愈)的比例,4月23日还有70.47%的峰值,但到了5月28日,就下降到48.88%,下降了21.6%。

而且我今天投票,把“感染过1次(已经痊愈)”细化出1个月前感染,和一个月内感染。

扣掉最近1个月内才首阳的4.79%。

1个月前首阳的人,目前比例是44%。

其实看这个数据比较直观,如果这波最终感染率是70%,假如其中15%来自首阳,那么二阳起码得有55%,意味着这个1个月前首阳比例,下降到15%的时候,本轮疫情就差不多结束了。

不过考虑到有不少人是感染了也不知道,所以实际数据显示的比例应该会高于15%。

而且考虑到我读者整体防护意识比较好,我估计该比例最终在本轮疫情结束时,应该会在20%-25%左右。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推算,最终结果如何,以实际为准。

(3)其他数据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是有专家预测,2023年第二波疫情,会在6月底达到峰值,达到约6500万/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预测模型,还是比较保守的,预测的这个6月底达到周新增6500万/周的感染者,相当于是一周新增4.6%的感染者。

而我的读者投票数据,是从5月14日开始,连续两周是单周新增9%的感染者。

当然,这只是我读者投票数据,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一个感染速率,有样本偏差,不能直接套用在全国实际情况。

但总的来说,能有重量级的人出来确认第二波疫情的存在,总比都对疫情视而不见强。

这样,我在分析第二波疫情的时候,底气也能足一些。

专家这个预测模型里还提到,5月底的感染速率是4000万人/周。

也就是一个双高峰的模型,5月底一个小高峰,6月底一个大高峰。

不过,可以看到,实际这个预测模型,是推算8月还有一个小高峰,实际是三高峰。

等于把我们预期本来两个月走完的疫情,进一步拉长到4个月的疫情周期里了。

我觉得这个预测模型,可能是按照大家都有积极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去推算的模型,才有可能出现三高峰。

然而,按照当前人们普遍缺乏个人防护意识,舆论刻意弱化疫情,很多人对疫情视而不见的现实面前,是否是出现三高峰,还是直接单峰到底,我个人是觉得有很大疑问。

假设我读者的数据,更贴近当前大城市的感染速率。

那么过去一个月,大城市已经新增29%的感染率。

按照当前单周10%的新增感染速率,顶多再四周,就可以达到70%的感染率,那么大城市这波疫情就结束了。

而乡镇、农村疫情进展可能落后于大城市,所以6月底是有可能出现一波乡镇、农村带来的疫情小高峰,但可能并不会体现在我读者数据上。

所以,我个人的判断:

大城市,6月初达峰,6月底这波疫情结束。

乡镇、农村,6月中下旬达峰,7月中旬这波疫情结束。

之后应该还是会有4个月左右的疫情低谷期。

在今年元旦,我跟大家分析今年可能经历2-3波疫情的时候,就根据日本去年3波疫情的间隔时间,推算今年可能是5-6月一波疫情,10-11月一波疫情。

假设这波疫情是6月底结束,按照间隔4个月,应该是10月底开始,峰值可能是在11月-12月。

这只代表我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其实我对当前这波疫情,倒不是太担心,毕竟天气比较热。

去年12月的疫情,也已经说明气候对疫情严重程度还是有比较大影响。

虽然新冠不惧怕高温天气,仍然可以传播,但症状严重程度跟气候还是有一些关系。

所以,我更担心还是今年底可能出现的下一波疫情。

不过中间还是有4个月的低谷期,既来之则安之。

还是以平常心应对就好,不恐慌、不焦虑、不无视。

高峰期,加强个人防护。

低谷期,好好休养生息,恢复身体,养精蓄锐。

所以,我们才需要这个投票,有数据帮助我们判断疫情进展情况。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