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麦已经陆续进入收获季节,而在欣喜之余,不少农民更担忧,粮食收获后,残留秸秆的处理问题。

近期,包括江苏南通通州金新街道、江苏镇江、湖北十堰竹溪县、安徽蒙城、河南驻马店汝南县韩庄镇在内的多地,都相继推出2023年度秸秆禁烧政策,且将“即烧即罚”作为主要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面对今年秸秆禁烧的开始,有人表示秸秆禁烧,有助于改善环境,应该以高压态势继续执行。可不少农民也表示,秸秆焚烧“一禁了之”,反而会因病虫害增多,而影响粮食生产。

秸秆从焚烧到禁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秸秆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只能一边迁徙、一边焚林种田。后来,在公元前一世纪,随着移民屯田的不断发展,固定耕地位置和培沃土壤的概念开始形成。最后直到1978年,随着禁止毁林开荒和兴修水利,才逐步形成了现代耕种方式。而在耕种方式演变过程中,焚烧秸秆流传了上千年。

与此同时,秸秆禁烧,这一措施最早出现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秸秆还田和离田利用,也在同期出现。后来到2018年,多地都大幅度加强秸秆禁烧力度,属地责任人和网格化巡查制度,也就此产生。接着在2019年至2021年间,为了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管理,多地相继采用卫星遥感监控技术,至此农村秸秆禁烧,开始进入“高科技”阶段。而2023年秸秆禁烧规定,只会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秸秆焚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后经移民屯田和大兴水利,一直延续了上千年,同时,秸秆禁烧起源于08年,而后随着网格化巡查和卫星监控等措施的不断出现,秸秆禁烧变得越来越严格。以上,就是秸秆从焚烧到禁烧所经历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疏”比“堵”,来得更为实际和有效,否则影响的就不只是空气质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关于秸秆禁烧,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江苏镇江为例,在2023年5月24日下午举行的“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及垃圾禁烧工作推进会”上,当地明确表示,要强化全方位巡查和“黑斑”田块倒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和300多个摄像头点位,进行全天候监控。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今年秸秆禁烧力度很大,专业人员和卫星围堵是重点,侥幸偷烧已行不通。

除此以外,个别地区决定采取实质性的“疏堵同步”措施,比如,广西贵港和玉林早就设立了限时限区域焚烧措施,允许在规定地点和时间内,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有序焚烧,这样就能减少农民负担,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粮食生产。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经过对土壤耕作层病虫害情况的调查,湖南长沙首次表示,将开展对秸秆有序焚烧的研究。

对于2023年度秸秆禁烧,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秸秆焚烧罚款,必须由县级管理部门出具罚款数据,村委会或社区无权自行罚款,这一点农民一定要记住。另一个是在秸秆还田时,尽量选择深耕,否则土壤中虫卵的数量很可能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