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述 “巴文化高地”

在巴山蜀水的强劲崛起

邓 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5月18日至21日,我与同为恩施籍贯的考古学专家邓辉先生一道,应四川省巴中市、达州市文化学术部门邀请,开展了一次行色匆匆的“巴山蜀水行”。巴中、达州,是川东北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的两个地区级市,紧傍大巴山南麓,与我们所处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样,同属于巴山武陵文化沉积带即巴文化发祥地。然而,最近十多年来,两市对于巴文化的考古发掘、学术研讨与宣传推介,在“打造巴文化高地”的宏伟目标引领下,比我们州的文化建设现状彰显出更加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巴风流韵

早在2017年,我先后应邀出席过巴中市在北京举行的三院建设座谈会和在巴中举行的“话语巴山”座谈会。发言中,我曾呼吁:“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互联网等现代化交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蜀道不再难,施道不再艰,巴人文化沉积带的多民族文化人,理当异地神交、旷世相感,联合起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底蕴丰厚的巴文化光耀中华,誉满全球!”“我衷心希望从大巴山到武陵山,森林般地耸立起属于我们巴文化地带的学术团队与文艺团队,秋实般地结晶出大量巴文化方面学术的与文艺的累累硕果!”

近十年间,巴中市的学术团队,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探秘巴文化》的电视记录片,系统介绍擂鼓寨、月亮岩、阳八台等处的巴文化发掘遗址遗物以及李家坝、赖家河等地的巴人崖墓,展示出茅山歌、背二歌与翻山铰子等活态巴文化遗产的丰富神秘,特别是浓墨重彩描绘出米仓古道的前世今生及其巴人在这条古道上金戈铁马的征战历史。到目前为止,巴中市已经举办广泛邀请各地宾朋出席的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其大型文艺演出《巴国春秋》《巴风流韵》等,采取历史文化纵轴和民间文化横轴相交错的方式,表现出古代巴人和巴人后裔与天地、与江山、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的殷殷情怀,充分彰显出巴中地域厚重浓烈的巴文化传承和“忠勇信义、豪放包容”的巴人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8日晚举行的《巴风流韵》演出,以“夜雨山河,诗意天地”为核心主题,场面宏大、精彩纷呈。大幕开启之际,置身在体育中心观众席上的我等深深感觉到:随同灯光剪辑,一曲曲凛然而苍劲的巴风流韵旋律从岁月深处涌来,涟漪般弥漫到人们灵魂的荒原与幽径。其间,有巴儿巴女在巴水辞行,崖石丛林中传响他们的声声嘱告;有血雨刀光内的巴人征战,铸山造海,冲锋陷阵时,苦难和创伤在前歌后舞的决斗中,如同火花一点一点地溅迸!擂鼓寨、月亮岩等地的夜雨山河,弹奏出雷霆与风暴中踉跄前行的巴人史;穿越米仓,鏖战牧野,踏啼歌前歌后舞,地动山摇,演绎过巴人们多少封疆割据、惩治邪恶的春秋大梦!商周故城的基石,秦砖汉瓦的纹理,史册上巴人们语焉不详的一次次崛起与一次次消亡,就是这样哭着、笑着、沉吟着、呼唤着或者呐喊着,诠释被战争与和平交相浸润过的古老人文!序幕《铸山造海》回味古老传奇,上篇《夜雨山河》重在吟咏历史;而下篇《诗意天地》和尾声《巴风流韵》则是新时代的由衷礼赞。坝坝开会的和谐,赶龙唤雨的达观,明湖荡舟的雅趣,星夜说梦的畅想,还有青山红云的浪漫,尽情抒发出了巴人后裔在新中国怀抱中开拓与建设的凌云壮志、对人类最终走向文明幸福的无限向往!按照巴中市相关领导的归纳介绍:演出的情节、音响与画面,兼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主旨、推动区域开放合作的主题、推动文化惠民乐民的主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主语境、推动主客共建共享的主基调五大特色,是一轴具有文化深度、宽度与温度的立体画卷。

我想:《巴国春秋》《巴风流韵》等,参演人员与服务人员成百上千,由省市等相关部门投资逾亿,而年年岁岁的巴人文化艺术节及其学术活动,显然不可能杯水车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就是要让“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就是要把握“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基本准则。在巴中市的几天时间里,我了解到,除《巴风流韵》专场文艺演出外,历时三天的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还包括“曲动巴山·艺向未来”的川渝曲艺发展成就展、“川风渝韵·相约巴中”的川渝曲艺发展交流大会、“巴风蜀韵·牡丹花开”的川渝曲艺展演大会专场演出、“曲开天地·艺惠巴山”的曲艺惠民展演活动、“巴山文旅·美好未来”的巴中市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千年佛光·大唐风韵”的川渝石窟艺术展、“文旅好物·巴人有礼”的文旅创意产品展、第二届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优秀作品推介活动等等。总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宣传地域优秀文化、展示巴山儿女良好风貌。巴中市的文化品牌,充分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时代价值,彰显出大巴山地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南龛石窟

历史,留给巴山蜀水的文化遗存堪称丰富瑰奇、博大精深。仅隋唐至明清的摩崖石窟造像,在巴中市境就有南龛、北龛、东龛、西龛以及水宁寺等多处,其中以南龛造像的规模最大、最集中,也最完整。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巫教以及南北朝之后逐渐传入的佛教等,从哲学层面来说,总是寄托着人类对宇宙、生命与灵魂的叩问,可由此探索世人代复一代求福、求乐、求美与惩恶扬善的心境。在巴山蜀水,各类宗教造像,亦融合着上古时期巴人文化“忠勇信义、豪放包容”的心理基因。同时,南龛摩崖造像,又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中国大西南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5月19日上午,我等先是在巴人文化广场观赏“千年佛光·大唐风韵”的川渝石窟艺术展,接着随同东道主驱车前往巴州区城南的化成山,领略到南龛摩崖造像的斑斓玲珑与富丽精工。南龛摩崖造像现存龛窟176个,造像2553尊。大多数龛窟为隋唐造像,历时千余年依旧神采生动,仅有7座龛窟为宋代、清代与民国时期的补充。这些龛窟与大大小小的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含有儒道佛三家的神像,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赭红色的山体上大窟小龛,密如蜂房,另有数百条摩崖题记与古代名家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其神像包括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造像,其中以观音菩萨的造像最多。其余则为闻法等诸菩萨及八部、天王、力士、伎乐、飞天等护法造像。所有佛像均显得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因受风雨侵蚀,部分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2009年,四川省相关部门投资完成了较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维修。

除宗教人物造像外,石窟还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屋形窟,周边雕有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同时,以绿、红、白、粉、蓝、土红色等进行彩绘,使龛楣显得清新精美,气势磅礴。

南龛摩崖造像多采用高浮雕刻法,衣纹和缨络采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整体来看,造像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形象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美学标准以及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今人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在我们恩施州域,最古老、最具规模的摩崖造像,当数来凤酉水河畔的仙佛寺石窟,始凿于东晋咸康元年,造像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代表了两湖地区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与巴中南龛石窟相比较,佛像在特殊时期被人为损毁较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巴山美村

19日午后,我等乘坐接待专车,抵达平昌县驷马镇参观了这里的巴山美村——双城村。

早就听说,平昌县的白衣古镇,翰林士绅文化、巴人文化、商贸文化、码头文化源远流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的“翻山铰子”是研究巴文化难得的“活化石”。而双城村,更属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冉家院子等一栋栋古老的原木结构与砖石结构院落,被打造成特色乡村民宿的风水宝宅,由村民接纳四方宾朋来此体验“住进乡愁里,梦回山野间”的典雅情趣。这里没有层楼殿宇,没有长街短巷,只有林木掩映、花红果硕、石径盘旋、庭院错落、溪泉明净、乐声悠扬,更有春风研习所、民俗文化展陈馆、乡村振兴馆、游人健身场地等坐落在小路田畴间,与一幢幢农家房共同构筑成好一片宜居宜业的和美双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称道的是有一处邓家院子,是40多年前画家罗中立油画《父亲》艺术原型邓开选老人的旧宅。现不但保存完好,并且在一处四合院内建立起图文并茂的《父亲》原乡文献馆。村民让画家罗中立为双城代言,助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还原乡愁记忆,借助“父亲”不屈的脊梁与饱经风霜的形象,恒久激励着人们崇德向善、尚美实干!我与邓辉均是邓氏族人,深为家族中这位早已仙逝的老人备感骄傲。参观罢老人昔日辛勤劳作的屋场、院落与田畴,我们特在《父亲》的艺术形象及其邓氏老宅前留影存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恩阳古镇

19日下午16时许,我们来到恩阳河畔的恩阳古镇。

恩阳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现为巴中市恩阳区,城区内完好保存着28条古街巷,数百座明清古建筑,其架梁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川北风格。青石板巷道与台阶铺就每一寸土地,白色土墙与雕花漆窗棂互为映衬,草木虫鱼等图案早已斑驳成落痕,线装书似的木板铺面与柜台以及竹篱板、拴马石等,透露着岁月洗礼后的波澜不惊与平和温润。义阳山、红梅阁、普贤寺、文治寨、千佛岩、登科寺、白云寺、起凤桥等景点古色古香,若干恢宏大气的客家会馆雄姿依然。古镇既连接着由川入陕的米仓古道,又具备通达渝州的古水码头。因恩阳河码头的落成,明清时期,狭街陋巷的低处,一度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盛景。古镇街肆茶馆众多,最有特色的土产当数四川油茶、提糖麻饼,刀口丸子、龙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恩阳十大碗,则属于川北传统的宴席菜肴。

恩阳古镇还留存着众多红色遗迹,有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县苏维埃驻地与列宁小学,有镌刻在古石壁上的红军宣传标语等,通过这些穿越时空的遗物,能体验到前人在这里所付出过的热血与艰辛。

2020年,恩阳古镇当选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1年,又入选为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宕渠遗址

5月20日晨,我们“二邓”乘坐C785次列车离开巴中市,上午10时许,在达州市所辖的渠县土溪镇下车,决定实地察看被称为“宕渠城”的城坝遗址发掘场地。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委派的钮珊珊、何娇二位青年女士,早在车站迎候我们并安排专车接送。

2017年11月,我赴达州市出席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期间,曾随同与会人员到土溪镇的平碾村参观二尊汉阙与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全国现存的28座汉阙,有6处7座位于土溪镇,渠县也因此成为“中国汉阙之乡”。依照汉代规定,墓道建阙必须是太守以上级别的官员。渠县在东汉时属宕渠县,宕渠曾先后出现过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汉镇北大将王平、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等两汉、魏晋时代的风云人物。在建筑工艺上,渠县汉阙不仅保留有中原文化的特征,还借鉴了当地巴蜀地区“干栏式”民居的建筑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坝遗址,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的全部以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的部分区域,是战国至两汉的賨人文化遗址,由城址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组成,占地567万平方米。城坝遗址挖掘清理出的墓葬、水井、灰坑、城墙等各类遗迹有数百处,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的年代序列,并发现了宕渠古城的城墙、城门、房址、壕沟等。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是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址。2006年5月,城坝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城坝遗址,我们先后参观了郭家台城址展示与津关遗址展示。两处遗址均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特制器具在土层中小心翼翼地层层剥笋,顺藤摸瓜,让尘封千年的陶片、瓦釜、基石、灰坑之类重睹天光,并不时出土到一些颇有价值的铜器、漆器与铁器等物。郭家台遗址文化层深达数米,曾出土大量具有巴蜀符号的各类青铜器具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釉砖等,其中,汉砖数以万计。特别是宕渠瓦当的发现,确切无疑地证明这里就是古賨的故都。文物部门在城坝遗址征集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遗物,包括虎钮錞于、钲、罍、缶、编钟、剑、戈、钺等具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铜器。津关遗址紧傍渠江,是全国唯一的一处水路遗址。到目前,城坝遗址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已在1500件以上,其中有四川最早的识字教科书、千年竹木简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坝遗址共发现16口汉代水井,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和砖瓦等出土文物众多、品类齐全。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灰坑等遗迹密布,其陶瓦当、竹木简牍上的纹饰主要有弦断绳纹、凹弦纹、凸弦纹、水波纹及附加绞索状堆纹。城坝村农耕层下发现过房屋基脚痕迹,地面散布大量汉代筒瓦以及各种器物残件、红烧土块,沿渠江一带曾挖出房屋地基、铺地砖及地下水管。2020年1月,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城坝遗址发现“賨人”贵族船棺墓葬,出土了包括龙纹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剑格柳叶形剑等高等级文物,是首次在巴文化遗址中发现墓葬器物坑。

一座记忆中的古城,被掩埋在黑暗潮湿的土层中苦等数千年,终于在当代考古工作人员的发掘中重睹天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坝上寻巴

5月20日下午13时至17时,我们在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陪同下,驱车抵达宣汉县普光镇,先后参观了2017年新建成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与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藏品库区、陈列展览区、综合办公区、文保技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社会教育中心等功能区,目前,建筑投资已达1.2亿元。据工作人员介绍,由四川省文物研究院编制的《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以“巴人巴国巴王陵”为主题,其功能定位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特定公共空间”,计划总投资5至8亿元,建成时期为2025年。

馆内展品,包括历次发掘出的青铜器、陶器、骨器、铁器、玉石器等随葬品,其大型青铜礼器、巴式青铜兵器、彩色陶器、巴人印章以及器物上的巴人图文符号等,具有显著的巴人文化和川东土著文化特征,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已保护好的罗家坝发掘坑,是1999年首次开始发掘的巴文化遗址,此后又进行了4次大规模发掘,其文化堆积共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出土的巴人文物、墓葬及在罗家坝首次发现的若干器物,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世神品,其文物遗存,涵盖东汉、西汉、周、商、夏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的距今已有5300年历史。这处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罗家坝巴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给宣汉县以及整个达州市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近几年,宣汉县巴文化研究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相继成立,并举办了巴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刘兴国等巴文化研究学者,相继推出《巴人文化初探》《宣汉土家族》《辉煌与悲壮》《巴文化史话》《巴文化纵横》等学术力作。据推测,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的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完全发掘起码要20年时间。随着今后进一步发掘,将为史学界研究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方面提供特殊的第一手资料。或许有一天,困扰人们上千年的巴人消失之谜,将从这一带浮现出历史的真相。罗家坝巴人文化的千古之谜令人神往,也令人遐想:谜底解开之时,或许就是重新认识评价巴人文明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汉县,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区域。听当地人介绍,总人口不足百万的宣汉县,将充分挖掘巴渝舞蹈、巴乡清酒、巴人风情、巴人神话传说、巴国符号文字、巴人诗作、青铜文化、图腾文化、渔猎农耕文化等巴人文化内涵。拟投资和引资近10亿元,建设具有秦汉风格的巴人文化博物馆、巴人街、巴人文化广场、巴国城、巴人文化艺术墙、巴人文化演出团、巴人主题酒店,罗家坝巴国故国遗址体验区、巴人风情小镇建设、廪君山巴人文化及生态休闲区建设、普光天然气工业展示区建设等等。由大力发展巴人文化产业、开发巴人文化商品为契机。未来的宣汉县,未来的达州市,定当崛起成一片名扬中华、誉满全球的真正的“巴文化高地”!

2023年5月28日写成于湖北恩施州凉月山墅.

(注:本文所运用的资料,部分系采访所获,部分查自网络,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