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华县农民殷思义在田里耕地,忽觉手上一震,好像碰到了什么硬东西。他扒开泥土,发现一个鸟形的东西,便抱回了家。谁知,它现在竟成为镇馆之宝,还是申奥成功的功臣。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它是谁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殷思义是陕西华县的村民,这天一早他就牵着老黄牛来到村东的地里犁地。

突然,他感到犁铧(huá)一震,碰到了很硬的东西。殷思义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地里有石头?那可得挖出来,可别把新买的犁铧碰断了。

他低头看了一眼犁铧,确认没有问题后,先放到一边,也让牛休息会,自己就开始挖那硬东西。

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看到一件鸟形的陶器,表面光滑,他一颠,还挺重,心想拿回家当容器盛点东西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带回家,他就随手放在了院子里。

谁知,第二天早上,正在做饭的妻子,忽然听到五岁的儿子大哭起来。

她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起床去撒尿的儿子被这个怪鸟给吓到了,正一边哭一边往屋里跑呢!

妻子忙跑过去抱起了儿子,并告诉他,那不是真的大鸟,是爸爸在地里挖到的。

儿子听完,和妈妈一起来看这只大鸟。只见这只鸟长着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腿部肌肉看起来特别健壮紧实,整个姿态像是一个时刻准备着发起攻击的战士。

之后,这个鸟形陶盆就被用来当鸡食盆,刚开始,鸡还不敢来吃,试探了几次后,才习惯了它们新的饭盆。

1958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华县进行考古勘察。

同学们先是野外考察,偶尔也会在村里转悠转悠。这天,有两个同学转到了殷思义所在的太平庄。

说来也巧,口渴的二人想在老乡家讨杯水喝,走进家门,正好看到了几只鸡围着的鸟状陶盆。

二人立刻被它吸引了,看着眼前的陶盆,长相怪异,好似那雄壮的鹰,陶鹰双翅后收,形成前扑的动势,配上鹰的大眼、利嘴,显得威风凛凛,气势雄猛。

鹰身没有装饰,非常简洁,它的颜色是灰的。在陶器烧制中,灰陶比红陶难烧,成本也比红陶高。以前北京的大四合院都是用灰砖盖,结实又上档次。

殷思义夫妇看他们看到那么认真,轻轻的说了一句:“这是我在地里挖出来的,是宝贝吗?”

二个学生忙说了自己的身份,其中一人说道:“这肯定是文物,但具体是什么时候的,还有待研究!”

殷思义一听是文物,说:“那你们带回去研究好了,反正在我家也就是个鸡食盆,万一损坏了,那就麻烦了!”

二个学生激动的握着殷思义的手说:“老乡,谢谢您支持我们的工作!”

经专家鉴定,此物出自新石器时代,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被命名为“陶鹰鼎”。

后来,在殷思义的带领下,考古专家在地附近找到了一座成年女性的墓葬,在里面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有石圭、石斧、骨匕等物件,它们和陶鹰鼎一样都是礼器,和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在各国文化中,鹰都是勇猛的象征。
由此可见,这位女性的地位肯定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在北京申请举办奥 运会时,陶鹰鼎也作为“申奥大使”前往瑞士展出,陶鹰鼎也不负众望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也引起了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陶鹰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只被凝固的鹰,两眼圆睁,嘴部尖锐,乍一看,雄劲饱满,再一看,呆萌可爱。

这既是一个实用之物,也代表了原始人的图腾观念,更是一个兼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每件宝藏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走心历史。陶鹰鼎就是史前文明的巅峰之作,独一无二,现在它被列为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