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晓霞

前些年,每每看到母亲节朋友圈晒出的满屏母爱,我的内心总会涌上不可言说的悲凉,心里很想对母亲说一句,想说爱您不容易。

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母亲被调往离家几十里外的镇医院工作。父母将我寄养在乡下的姥姥家,一两个月回来看望我一次,直到我即将小学毕业,父母才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我们一家四口才生活在一起。当时,我的个头已经与母亲平齐,生活轨迹突然改变,令我极不适应。母亲很努力地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接送我和妹妹上下学。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她一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我虽然会帮衬着她做一些家务,但是很难与母亲亲近——什么心里话也不愿与她讲,我感觉彼此间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后来我结婚生子,自己也有了孩子。我用尽全部的爱去呵护他,但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表现出对我的不理解和不接纳,这让我伤透了脑筋。不得已,我接触了心理学,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也深刻明白,想要改善我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必须先与母亲进行心理和解。

我努力尝试去理解母亲,但我渐渐发现,为了儿子,我可以改变,对于母亲,却很难做到真正的接纳和理解。无论母亲怎样努力,我始终对她怀有怨言,经常拿我粗浅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让母亲对号入座,怨她缺席了我童年的成长,造成我缺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更嫌弃她的关心永远不在我的期望中。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母亲渐渐有了一些理解,明白当年的她既要工作又要顾家的难处。虽然造成了我童年时期母爱的缺失,却也是她当年能做的最好选择,她为家庭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供我上学,我才有幸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但是,我与母亲真正的心理和解却一直在路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我与母亲讲话仍然做不到心平气和、轻声细语,遇到情绪不稳时,还会恶语相加。

一年前母亲突发心梗去世,这是我未曾料到的。在我心里,母亲还很年轻,我们的和解可以慢慢等待。可是那日,当我急急忙忙赶到母亲身旁时,她已停止了呼吸。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把巨大的剪刀撕扯着,我“扑通”跪在那张还带有母亲余温的病床前,紧紧搂着母亲的脖子,哭喊道:“妈,您等等我,我还有很多话要跟您说。”我趴在母亲耳边,一口气把积攒多年,想说又没说出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讲出来了。我希望她能听得到,希望她不要带着失望离开。

我的内心遭受着内疚和遗憾的折磨,感觉世界从此变成了灰蒙蒙一片,再无色彩;身体也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力做任何事。

办理完后事,我和妹妹整理母亲的遗物、书稿,发现母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我彻夜翻看母亲的手机,想把母亲所有的“宝藏”挖掘出来。母亲手机相册里保存的全是我和妹妹在朋友圈发过的照片,我俩的,还有我们的爱人和孩子们的,有一些还转发给她的朋友、同学。查看母亲的微信聊天记录、影像资料,我对母亲有了重新的认识。我看到了一个自己未曾了解的母亲,她的大度、豁达、善良,因我的任性一直被忽略。

母亲有攒现金的习惯,在她卧室的床头柜里我发现了两捆现金。一捆写着:蛋蛋(我儿子)学费;一捆写着:毛虎(妹妹的孩子)生日红包。她的柜子里,还放着准备给我和妹妹两家人的被褥,薄的,厚的,我们的,孩子们的,一应俱全。母亲对我们的爱藏在日常的点滴中。

母亲的突然离去令我明白,原来我如此需要母亲,我是如此爱她。我想大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如有来世,我一定做您最乖巧的女儿。”

虽然这样的和解来得太迟,但母亲深藏的爱却像婴儿喝的乳汁一样甘甜醇厚,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成为我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坚强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