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要介绍的区划名称叫作“廓定县”,存在于唐朝之初。

廓定县的设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各拥地盘。李渊夺取关中建立唐朝之后,逐渐展现出一统天下的决心和实力。不少地方豪强便望风归顺。而当时唐朝根基未固,对于这些还比较识相的豪强,李渊主要采取羁縻之策,就地新设了一批州县,将相应豪强委任为地方官员。

而在这一过程中,“登州”这个在胶东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区划首次出现。对此,《资治通鉴》记载道:“唐武德四年九月乙卯,文登贼帅淳于难请降,置登州,以难为刺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州设立之初,仅辖文登和观阳两县(注:登州之登,即因文登而来)。到了武德六年,唐朝将观阳县划归莱州,又在胶东半岛新设清阳、廓定两县,增补登州。廓定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注:清阳应是因河而得名,夹河流域以“清阳”为名的河流不在少数。廓定则是寓意类名称,表达廓清平定宇内之意,类似于“安定”“镇远”这种地名。)

清阳、廓定二县,只是昙花一现,存在的时间很短。《旧唐书》记载道:“(武德)六年,以观阳属牟州,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贞观元年,登州及清阳、廓定二县并废。”武德六年为公元623年,贞观元年为公元627年,前后计算,廓定县存在约四年时间。

由于存在时间很短,廓定县在史籍中的存在感很低。清代的《增修登州府志》在提及“廓定县”时,直言“无考”。也就是说,其管辖范围、具体治所均无明确的文字记载。

不过,正史虽无明确记载,但民间却有相应传说。相传,现海阳市郭城镇驻地郭城村的名称,就是从“廓定城”演化而来。

对此,现代修撰的《海阳市镇村简志》记载道:“唐武德初年,在此设廓定县。“廓”、“郭”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去掉,演变为郭城。另一说,明永乐九年(1411年),在建设新城郭的施工中,发现城中有旧城墙基,故改名郭城。”

不过,此说仅为现代资料收录,古籍中暂时未见相应记载,并且似无相应考古文物佐证,因此仅供参考,而非定论(注:郭城之名,与古代城址有关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否廓定县城,还缺乏直接的原始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贞观元年,随着局势的稳定,唐朝就将之前新设的相应州县陆续裁撤。在此过程中,登州、清阳县、廓定县一同被废。但不同的是,后来登州在武则天时期又重新设立(再后来治所迁徙到蓬莱),而廓定县则没有恢复,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本文作者:耳左月)